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四念處

 

在佛教中,一般解脫道的修行方法有三十七道品。在三十七道品中,最重要的有四念處與八正道。

四念處是指四個安頓心念的處所,又稱為四念處觀。為什么把它稱為四念處觀呢?因為它并不純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種法觀察四念處來破除四種顛倒,故稱為四念處觀。

四顛倒:因為我們先執著有我,故進一步執著我是常的、樂的、凈的,在佛法中稱為顛倒想。世間人有四種不正確的知見,稱為四顛倒,它們是:常、樂、我、凈。

四法: 四念處: 四種念:  四顛倒:

不凈--身念處--觀身不凈--凈:執著身心是干凈的。

苦?。苣钐帲^受是苦--樂:執著世間有快樂。

無常--心念處--觀心無常--常:執著世間有一個永恒的我。

無我--法念處--觀法無我--我:執著有一個我。

四念處是在身、受、心、法這四個處所,以不凈、苦、無常、無我四法的正念,而生起智慧的觀察,就是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以達到破除我們執著的凈、樂、常、我四個顛倒。破除四顛倒后,我們就不會有貪愛與憂愁,眾生之所以有種種憂愁,有各種貪嗔癡,就是執著常、樂、我、凈。

四念處觀行的修法:

一、身念處:

行時知行,住時知住,坐時知坐,臥時知臥,心中了了分明。既是說在日常生活中,修行者對于行、住、坐、臥,一舉一動,內心對這些行動,要了了分明。

我們凡夫俗子,心念粗,行時不知行,坐時不知坐,打個比方說:剛才站起來時,你哪一只腳先走?剛才你走進廟宇時,哪一只腳先踏進來,你知道嗎?在修身念處時,我們要知道身體在做些什么?我們的心念很微細,不容易觀察到,而這四念處中,身體的行動最粗,最容易感受到。修身念處時,不作任何事物,每天從行、住、坐、臥中去觀察。經過一段時日,對于自己行住坐臥的身體行動就會很清楚,了了分明。

接下來對于自己在看東西,吃飯,穿衣等動作,要保持一心。所謂的一心就是剛才我的心想這樣,現在我的心也是這樣。修身念處的人要一心的觀察身體的行為。不只是這樣,他更應該坐禪。坐禪時身體不動,呼吸是最粗的動作,最容易觀察到它。我們觀察呼出吸入的氣息,它的長短,是呼出的氣息長,還是吸入的氣息長?是呼出的氣息短,還是吸入的氣息短?它們是冷或是暖的等等,都要用心覺察它。我們更要觀察氣息入體內,出來有進去,對呼吸要了了覺知。觀行、住、坐、臥及出入息,并沒有觀身不凈。四念處中身念處是觀身不凈,因為眾生執著其身是干凈的,我們對于自身有愛染心,執著它;不只是如此,我們對于他人之身,也有愛染與執著,故有淫欲之念,故應修四念處中的觀身不凈來破除之。

修學觀身不凈應從內身觀察起,從頭頂到腳跟,觀察我們的皮、骨、肉、毛發等,這一切沒有一樣是干凈的;九孔常流出唾、涕、大小便等都是不干凈的,所以我們要天天沖涼。沖涼后就以為它干凈,然后對它起愛執,越看越干凈。如果我們能深一層的去觀察:皮膚有污垢,皮膚內的血肉是腥臭的,骯臟的;肉內的骨頭是沒什么好看的。如果你要看的話,可以到市場看肉攤上的豬肉、牛肉、羊肉,它們和我們是沒什么兩樣的,我們身體皮膚內的包裝就是這么一回事,但是我們從未想過,天天沖涼,頻頻照鏡子,認為很滿意,這就是我們執著身體是干凈的。

坐禪使心安定下來后,用心觀察自身的皮膚、血肉、骨骼……至于身內的大小腸里消化過的食物,都是污穢、骯臟的;我們的五臟六腑,沒有一個是干凈的。如此觀察,我們對身體的愛執就會消除,就不會認為自己的皮膚是滑嫩的,身體是漂亮的,頭發是烏黑美麗的等等。

此外是觀外身--他人的不凈,這要從觀死尸中去破除對他人身體的貪愛與執著。觀死尸(九想觀):從一個人死后,觀察他到變成骨灰的過程:

先從人死(死想)后,尸體會膨脹(脹想);不久變成紅一塊,白一塊,青

一塊(青瘀想);慢慢的尸體生膿(膿爛想),會變壞、腐爛(壞想);尸體上流出的血散布在這里那里,一團血涂(血涂想);到了一個時候,有鳥、蟲來啄吃(蟲啖);尸體就會被撕破而不成人形,只剩下筋骨,更進一步,連血涂都沒有了,只剩下一副骨頭(骨鎖想);尸體暴露在曠野中久了,筋肉與骨頭都分散,后來骨頭變成像從海中拾起來的螺一樣白。經過長年累月的風吹雨打太陽曬,骨頭變成碎開來的枯骨(散想),乃至最后變成塵土,與土壤混合在一起。

相信大家都知道,人死后最終是這樣的,有人說那兒有一只老虎,我不走過去,它絕不會咬死我;但人生下來就是在等死,你我都無可奈何的一步步走向死亡之路,絲毫沒有選擇的余地。佛陀說眾生的分段生死是即可悲又可憐的事,由不得我們做主,死后身子變壞,剩下白骨一堆,最后與塵土同??!

修學四念處中的觀身不凈,是以觀察死尸,以達到認清楚世間的真相。這個真相是:我們的身體是由皮膚、毛發、爪甲、血肉、骨骼,五臟六腑組成的,沒有一樣是干凈的,最終是會變壞的,是不值得我們貪愛與執著的,身念處就是要如此這般的觀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1日 下午5:54
下一篇 2024年5月21日 下午5:55

相關推薦

  • 四圣諦(四)

    【四、道圣諦】 道是出世間的因,解脫苦的方法,通往涅槃之路稱為道。廣義的說有三十七道品,狹義的說有八正道。 (一)、修道的層次可分為五個次第: (1)、資糧位:修五停心以及四念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懷讓禪常識問答20題

    中立史載:北宋的王安石曾問張方平:孔子去世后百年,出現了孟子,從此以后再沒有像他們這樣的圣賢出世,原因何在呢?方平答道:“不僅有,而且還遠遠地超過了孔子?!蓖跫眴柺呛稳耍狡秸f:“…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煩惱(一)

    在四圣諦(苦、集、滅、道)的苦圣諦中,苦的生起因是我們過去所做的業及現前的煩惱。過去所做的業已造,現世要受報;而現前的煩惱決定于我們,可要它生起或不生。那些修行的圣者,證果的圣人,…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四) 第十、所觸一分,是身根所對,身識所緣的境界?!秾Ψā氛f二十二種:滑、澀、輕、重、軟、暖、急、冷、饑、渴、飽、力、劣、悶、癢、黏、病、老、死、疲、怠、勇。觸有二種:一能…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3)供養的重心 已說十種供養差別,其中應該注意兩點: 第一、修財物供養,應以至誠恭敬,及廣大菩提心為主,物品豐盛美妙,則其次要。如《阿阇世王授決經》中,貧女供一燈,如來為他受成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三) (九)三性:這里說八識在善惡無記三性之中各屬于何性,先說善等三性的意義:(1)善性:若法能為此世他世順益的,是名為善。即招感可愛果的性,如受持五戒十善等,今世順益,后…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十一、清凈諸蓋,《瑜伽師地論》二十一卷說:‘云何清凈諸蓋?謂彼如是住阿練若,或復樹下,或空室等,于五種蓋凈修其心,所謂貪欲、嗔恚、昏沉睡眠、掉舉惡作、及以疑蓋。從彼諸蓋凈修心已,心…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煩惱(二)

    二、隨煩惱: 隨煩惱就是隨著根本煩惱而生起之煩惱,共有二十個。 (一)、小隨煩惱:行相互違,各別生起。 (1)、忿:對現前逆境,不能忍受,起嗔心。 (2)、恨:對過去逆境起嗔心,念…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侵損常住的罪最重

    這個常住,就是寺院。什么叫「侵損常住」呢?侵損常住什么東西呢?飲食,吃的東西;財物,常住的財物。所以沒有出家的人在廟上住,一定要給供養的。你沒有給供養,譬如住了幾天,或者住了一個時…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六、諸門分別 蘊處界的名義等,已如上說,但三科中還有很多的差別意義應該分別,故諸論中在說了蘊處界的名義之后,總有諸門分別一科。如《瑜伽師地論》五十五、五十六兩卷中,以五十八門分別:…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龙江省| 紫金县| 沂源县| 独山县| 鸡西市| 武山县| 商南县| 福海县| 高邑县| 定边县| 肥城市| 石狮市| 成都市| 高州市| 正宁县| 铜山县| 贵州省| 巩留县| 南昌县| 江西省| 平原县| 泽州县| 桐乡市| 延吉市| 巴彦淖尔市| 洪雅县| 福建省| 金华市| 锦屏县| 武平县| 民丰县| 明光市| 油尖旺区| 固安县| 新田县| 峨山| 扎兰屯市| 马龙县| 景德镇市| 攀枝花市| 仪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