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關乎解脫: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三)

第三、要重視四十九天的佛事,一定要盡力為亡人安排。

 

藏地的四十九天佛事主要念密宗的《聞解脫經》,漢地不一定有這樣的條件,但也可以念顯宗的《金剛經》、《阿彌陀經》或者阿彌陀佛圣號,這應該是能做到的。除了念經,在四十九天之內,還要根據財力盡量為亡者做供燈、放生等善事。其實四十九天佛事并不是藏地獨有的,漢地也有四十九天佛事的說法。如《地藏經》中說:“若能更為身死之后,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這里說得非常清楚。所以人死后的四十九天非常關鍵,在此期間一定要廣造善事。這個道理就像世間的升學,考前的預備期是四十九天,在此期間如果從各方面做好準備,就能考上理想的學校。

 

因此,不管出家人還是在家人,都要重視四十九天的佛事。對于臨終者來說,要提前向親友交代好如何為自己作四十九天佛事,不必交代如何分遺產,因為這些不說他們也會分的。對于亡人的親友來說,要盡心盡力操辦好四十九天的佛事,如果實在找不到人念經,也可以自己為亡人念經:在死者的靈牌或者照片前,每天念《金剛經》、《阿彌陀經》、《普賢行愿品》、《地藏經》、《法華經》等經典,或者念諸佛菩薩的名號和咒語,這對亡人有很大的利益。

 

總而言之,我們要以佛法來利益那些處于死亡之際的眾生。現在很多人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如法,不但不做善事,還要造殺生等惡業,包括有些佛教徒也是如此。有的人雖然知道佛教的做法,但迫于傳統,不得不按世間的方式來辦。我覺得這是不對的,如果傳統的做法不符合正法,就應該拋棄這些。

 

下面結合漢地喪事的傳統來談談佛教的做法。

 

靈堂設置

 

我看到漢地有為亡人設靈堂的做法,很多人也特別強調設靈堂,對此我是這樣認為的:從佛法的角度講,設不設靈堂都無所謂,重要的是要為亡人設佛堂。在我們藏地,一個人死后,要專門騰出一間房子或者搭一個帳篷作佛事,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漢地的靈堂是這樣的:正中間是亡人的黑白相片,上方是“沉痛悼念×××”,下方是一個大大的“奠”字,兩邊是以其一生經歷或功績為內容的挽聯,再兩邊擺著花圈,供桌上供著蠟燭、水果、雞腿等。在靈堂的門口有“簽到處”和“收禮處”,負責接待賓客和接受禮物。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靈堂。

 

我并不完全反對設靈堂,但我想靈堂的規矩最好改一改:光是掛一個大大的遺像,這沒有什么意義,不如在上方再掛一個佛像,這才有功德;供桌上也不要擺葷食,要供素食;要求來靈堂的親友們不要哭鬧,要一心念阿彌陀佛名號或者觀音心咒。當然,如果沒有能力,有些人即使想按佛法辦喪事,也不一定做得到,但如果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就要盡量改變世俗的做法,按照佛教的方式來辦喪事。

 

火化

 

從死者斷氣到火化遺體,中間需要一段時間,這個時候不能操之過急。據說有些殯儀館火化遺體時,工作人員經常聽到焚尸爐中傳出哭聲。我想這可能是火化太早了,亡者的神識還沒有離開身體,一接觸火,人又蘇醒過來,結果把人活活燒死了。對于死后何時方能處理遺體,佛教界的說法不一:有些說斷氣后八小時處理遺體,有些說斷氣后二十四小時處理。我是這樣認為的,為保險起見,最好是人死后三天或四天再處理,以前法王如意寶也說,人死后三天或四天處理遺體是比較好的。太晚處理遺體也沒必要,雖然古人有“三七猶有余識”的說法,但這是極為特殊的情況,如果人死后幾十天再處理遺體,這可能會很不方便,在現代社會也不太現實。

 

更衣

 

總之,在生死大事上,大家切勿依從世俗之見。漢地民間有“應趁體有余溫,早為更衣”的說法。這種說法完全是錯誤的!一定要等身體冷透之后才可更衣,否則過早翻動亡者的身體,亡者會起煩惱而墮入惡道。當今時代,人臨終時基本上都要進行搶救,一番輸氧、輸液、敲打之后,臨終者的心被搞得特別亂,甚至原有的修行境界也用不上。因此修行人臨終時不要在醫院接受搶救,最好在家里安靜地迎接死亡。

 

哭泣

 

漢地還有一種說法,說是“人死一定要哭,不哭兇星不退”,所以有些人專門請人哭喪,并且通過擴音器把哭聲放出去,還要放一些悲傷的音樂。本來有些參加喪事的人不想哭,但被刻意營造的氣氛所感染,最后也跟著哭起來,眼淚也自然而然流出來了。實際上,就像我剛才講的一樣,這樣的哭泣不但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有很大的危害。

 

殺生

 

此外,漢地很多地方有殺生祭祀的惡習。古時候國王、大臣等有地位的人死后,要殺人作陪葬或祭祀,現在則是殺旁生作祭祀。這種行為非常愚癡,過失也相當大。《譬喻經》中記載:以前佛陀和阿難來到一條河邊,首先見到五百個餓鬼歌吟而行,后來又見到幾百個人啼哭而過。阿難問佛:“餓鬼為何歡歌?人為何啼哭?”佛告阿難:“這些餓鬼雖然因為惡業而墮入惡道,但現在家人為他們做善事,他們馬上就要解脫了,所以高興地唱歌。而那些人的家人不為他們做善法,反而為他們殺生祭祀,后面很快就要有大火逼迫,所以他們啼哭。”

 

地藏經》中也說:“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9日 下午9:51
下一篇 2024年5月29日 下午9:52

相關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七) 丙、想蘊 想是取像為性,能生起種種的言說為用。我們內心緣慮境界的時候,最初一剎那,并沒有形相的感覺,由這想心所生起,才勾畫出種種的相狀: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十) 阿羅漢果的差別有六種: 一、退法,在證了阿羅漢以后,一旦遇著退緣,又忽起修惑,便退失所得之果,而降至不還果、或一來果、或預流果等。 二、思法,在證了阿羅漢以后,恒作是思:…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法知識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 阿彌陀佛! 南無:讀作“拿摩(nā mó)”,是皈依的意思。 偈:讀作“記”,也叫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人天行果 第一節? 行 一、皈依三寶 (一)皈依的意義 學佛必從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是佛教徒,若不受三皈依,雖然研究佛教的典籍,但仍不能算是…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什么是‘佛法’?

    佛學中所謂的‘法’,并不是人們所理解的什么法規法令的那個意思中的‘法’,在佛學的義理中,‘法’是泛指一切的事和理,及其產生、消亡的內在外在之原由。那么,從這 個角度講,世法范疇中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 佛學知識

    (表四) 三、三身 這四種涅槃,總束為清凈法界,加前四智,以為五法。這五法就成為佛果位的自性、受用、變化三身。清凈法界是自性身(法身)。如《成唯識論》說:‘一、自性身,謂諸如來真凈…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法知識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一句是說,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與空性——第八識如來藏的關系,也是如此。如,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通通不異空性如來藏…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五戒淺論

    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這五戒,是佛門四眾弟子的基本戒,不論出家在家皆應遵守的。一、殺生戒:佛教的基本觀念是眾生平等。佛說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六)四分:一切心心所法,都有四分:一相分,二見分,三自證分,四證自證分。分是分量、分限,心用分限有四種差別,故名四分。 相是相狀,所緣為義。即能緣心自體轉變起用的時候,無記緣心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六、與三學相攝:十波羅蜜多與戒定慧三學互相攝持者,如《成唯識論》卷九說:‘戒學有三:一、律儀戒,謂正遠離所應離法。二、攝善法戒,謂正修證應修證法。三、饒益有情戒,謂正利樂一切有情。…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沧源| 盐池县| 小金县| 达孜县| 永定县| 鹤岗市| 丘北县| 汨罗市| 富蕴县| 黄冈市| 集安市| 大洼县| 淄博市| 垦利县| 浦县| 临海市| 济源市| 高陵县| 青浦区| 忻城县| 苏尼特左旗| 涪陵区| 鸡西市| 吕梁市| 安陆市| 龙海市| 淮安市| 张家界市| 麻江县| 扶沟县| 华阴市| 许昌县| 阆中市| 西和县| 临澧县| 左贡县| 嫩江县| 泾阳县| 晋江市| 武汉市| 东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