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寺廟里,住著一個老和尚和兩個一胖一瘦的小和尚。老和尚每天都叫兩個小和尚到附近的鎮上去化緣。
從寺廟到鎮里有兩條路。一條是近路,要經過一片淺溪和一座獨木橋;一條是遠路,之所以遠,是因為要繞過一座山。胖和尚每次都走近路,總是穩重地過獨木橋,小心翼翼地蹚過小溪,然后到鎮上化緣。化了緣,他一刻也不逗留地沿著原路早早地回到廟里。瘦和尚每次都走遠路,總是一路上游山玩水,采花弄石;化緣的時候,也是這里瞧瞧,那里看看,回到寺廟的時候,太陽總是快要落山了。
老和尚漸漸老了,他決定在這兩個小和尚里選出一個接班人。胖和尚很老實,做事總是中規中矩,穩妥可靠;瘦和尚雖然貪玩好動,但是很聰明,有時能獨辟蹊徑,事半功倍。老和尚反復思量,還是拿不定主意。
這一天,老和尚叫這兩個小和尚化了緣后各買一袋大米回來。胖和尚先化了緣,然后買了一袋大米就往回趕。但他并沒有像平常那樣走近路,而是選擇了遠路。因為背著一袋米,身體移動受限,他怕淌水和過橋的時候,腳下不穩,不如走遠路踏實。而瘦和尚背著一袋米卻選擇了走近路,因為他覺得負擔在身,走遠路將會更苦更累,不如走近路,雖然有危險,但是可以節省許多體力。結果,胖和尚雖然顯得很累,但卻穩穩當當地回到了寺廟,而瘦和尚卻在過橋的時候,一不小心,身體失去平衡,掉進了水里,人雖然游上了岸,但米卻被流水沖走了。最終,老和尚選擇了胖和尚來接管寺廟。
后來,寺廟所在的州縣發生了一次大干旱,許多地方都出現了饑荒。由于沒有人進香,很多寺廟都沒能維持下去,而胖和尚管理的寺廟卻渡過了難關。
面對負擔和壓力時,人們往往會有兩種表現。有的人會因為負擔而腳踏實地,不慌不忙,一步一個腳印,最終獲得一個不錯的結果;有的人卻因為負擔而挖空心思,去尋找所謂的捷徑,甚至鋌而走險,最后往往逃不脫失敗的結局,吃盡苦頭,嘗盡苦果。
其實重要的不是我們要選擇穩還是險,遠還是近,重要的是我們在選擇時,動機是什么,是首先考慮到如何對自己有利,還是如何對他人有利,如果對他人有利,遠不是問題,險不是問題,都會是我們的決定。這才是一胖一瘦兩位出家人的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