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地藏經基本知識

(四)皈依后的正行

甲、第一四正行

皈依三寶,可以得其救護,但必須修習正行,才能真正得救護。正行有兩類,各有四種。第一四正行,如《瑜伽師地論》六十四卷說:‘當知皈依,有四正行: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這里分別略述如下:

(一)親近善士

(1)善知識的德相

善士即善友的異名,親近善士,就是通常所說的親近善知識。圓滿的善友,必須具足八種功德。如《瑜伽師地論》二十五卷說:‘云何名善友性:謂八因緣故,應知一切種圓滿善友性。何等為八?謂有一安住禁戒,具足多聞,能有所證,性多哀愍,心無厭倦,善能堪忍,無有怖畏,語具圓滿。’

1、安住禁戒:即安住具戒,善能守護別解脫律儀。于所受學的所有學處,不虧身業,不虧語業,無缺無穿,是名安住禁戒。

2、具足多聞:即于如來教法,多所聽聞通達,于諸求法者,有多法宣說開示,并且講說時,于文義善巧,于眾多妙法,能善受持,言善通利,意善尋思,見善通達,如是名為具足多聞。

3、能有所證:即能證四禪八定,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有過患想,又能證慈悲喜舍,或預流果等,六神通,八解脫等,是名為能有所證。

4、性多哀愍,即于諸眾生,常起哀憐悲愍,樂與其義,樂與其利,樂與其樂,樂與安穩,如是名為性多哀愍。

5、心無厭倦:即于弟子善能教導,于弟子善行,善能贊嘆鼓勵,性勤精進,為大眾宣說正法,不辭勞倦,是名心無厭倦。

6、善能堪忍:他罵不報罵,他嗔不報嗔,他打不報打,他弄不報弄,于諸逼迫苦事,自推己過,以業之成熟為所依趣,終不于他發生憤恚,如是雖遭輕陵毀辱,堪能忍受,而其本性都無改變,唯常于彼有情,思為利益。又能于修道等時,堪忍寒熱饑渴,蚊虻風日等苦,如是名為善能堪思。

7、無有怖畏:處大眾中,說正法時,心無怯劣,聲無戰掉,辯無誤失,腋不流汗,身毛不豎,不為諸畏怖之所逼切,故名無有怖畏。

8、語具圓滿:即成就極美妙的語言,甚顯了的語言,容易悟解的語言,眾生樂欲聽聞的語言,善辯善說,如是名為語具圓滿。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5日 下午8:12
下一篇 2024年5月15日 下午8:15

相關推薦

  • 佛法知識

    下面再看順觀十二因緣(十二有支): 1、無明緣行:由有如是無明故,緣于如是無明,而有六識心造作種種善、惡等有記業之行支。 2、行緣識:緣于行支之善惡業故,便有業種必須轉入來世報償,…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四圣諦(四)

    【四、道圣諦】 道是出世間的因,解脫苦的方法,通往涅槃之路稱為道。廣義的說有三十七道品,狹義的說有八正道。 (一)、修道的層次可分為五個次第: (1)、資糧位:修五停心以及四念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六)四分:一切心心所法,都有四分:一相分,二見分,三自證分,四證自證分。分是分量、分限,心用分限有四種差別,故名四分。 相是相狀,所緣為義。即能緣心自體轉變起用的時候,無記緣心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宋陳師道論儒與佛

      今之教者有三,三教之役相與詆訾。蓋世異則教異,教異則說異,盡己之道,則人之道可盡。究其說,則他說亦究其相訾也。固宜三圣之道,非異其傳與不傳也耶。子孔子之門,顏、閔、冉皆無傳;仲…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五戒淺論

    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這五戒,是佛門四眾弟子的基本戒,不論出家在家皆應遵守的。一、殺生戒:佛教的基本觀念是眾生平等。佛說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祈愿有用嗎

    當我們心中充滿愛時,也在世界上創造了更多的愛、和平及喜樂。當我們的心中充滿愛時,在那一刻將這些能量傳送給另一個人,他知道與否,那并不是最重要的。安樂、慈愛、安穩的能量是非常真實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十二因緣(四)

    五、十二因緣的流轉門: 我們的導師釋迦牟尼佛覺悟時,他于菩提樹下觀這十二因緣,發現眾生有生、老、病、死苦,故想要度化眾生,使他們解脫。因此佛陀從十二因緣的老死開始逆次而觀察:一切眾…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關乎解脫: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二)

    在這里,我還要向大家強調幾個問題:   第一、在死亡到來之際,不能有太大的恐慌,否則會障礙解脫。漢地的一些法師說,要以平靜的心態迎接死亡,對死亡應作六種想:  …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十八)   疑、見取、戒禁取、邪見四種,除苦受外,與樂、憂、喜、舍四受相應。疑與后三見,皆分別起,地獄中無分別惑,所以不與苦受相應。欲界的疑,若先作惡行,疑苦集諦等,…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四) 二、十二處 十二處:即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眼、耳、鼻、舌、耳、意為六根處,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境處。眼等五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巴河县| 高淳县| 杭州市| 新宁县| 航空| 庐江县| 搜索| 磴口县| 精河县| 延川县| 临泽县| 大城县| 香港| 天柱县| 阆中市| 简阳市| 台北县| 博罗县| 乐平市| 宁安市| 株洲县| 合山市| 岐山县| 武乡县| 中牟县| 分宜县| 普兰店市| 岳西县| 建湖县| 阜康市| 武威市| 昭平县| 揭阳市| 扎兰屯市| 三门县| 竹溪县| 木兰县| 和龙市| 米脂县| 前郭尔| 静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