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祈愿有用嗎

當我們心中充滿愛時,也在世界上創造了更多的愛、和平及喜樂。當我們的心中充滿愛時,在那一刻將這些能量傳送給另一個人,他知道與否,那并不是最重要的。安樂、慈愛、安穩的能量是非常真實的,最重要的是把這些能量傳送出去,這才是真正的祈愿。

所有心懷信仰的人,在靈性修行上都會采用某種祈愿或禪修的方式,雖然這些方式看起來可能大為不同。祈愿有可能是靜坐,也有可能是詩歌大合唱。有些傳承教人坐著祈愿,有些則是以俯拜、跪、站甚至舞蹈的方式來祈愿。有些人虔誠地定時祈愿,有些人則是臨時抱佛腳。盡管祈愿的方式形形色色,種類繁多,但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祈愿有用嗎?”

或許我們會認為,如果祈愿有用,那么祈愿是可行的。但是假使祈愿沒用,那么為什么要祈愿?祈愿有用嗎?答案是:有時候祈愿能如愿以償,但有時則否。于是就有了第二個問題:為什么有時候祈愿有效,有時候卻沒有?

我們知道打電話需要電話線并通電,祈愿也一樣。如果我們的祈愿沒有信心、沒有慈悲和愛的能量,就像是用不通電的電線打電話一樣。所以,光是祈愿并不一定有結果。有沒有辦法保證祈愿一定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如果有人有辦法,大家一定會不惜代價購買,但至今沒有人有這種辦法。

我們并不知道為什么祈愿有時候有效,有時候卻沒有。因此又衍生出另一個問題:如果神或我們信仰的外在力量已經決定了事情該如何發展,那又何必祈愿呢?有些人會說:如果神的旨意如此,那么就是如此。如果什么事都已經預先注定,又何必祈愿;如果有人注定會在某個年齡得癌受苦,我們又何必多此一舉地為那個人的健康祈愿?那不是白費時間嗎?

佛教對于“業”也有同樣的問題。如果有人過去造了惡業,后來生病了,有人就會說那是業力的作用,我們的祈愿能改變什么?如果我們的業是如此,那么業的結果怎能改變?基督徒所謂“神的旨意”就相當于佛教徒所謂的“因果報應”。

所以如果神靈讓事情這樣發生,那又何必祈愿?但我們也可以反問:為什么不祈愿?從佛教中我們學到“一切無常”,意思是一切都會改變。我們今天可能健康,但明天就可能生病;今天可能生病,但明天可能病就好了。一切都在按因果法則運行。因此,如果我們有了新的能量、新的洞見、新的信念,我們就能在生命中開創一個新的階段。當我們以靜坐使身心合一,并將愛帶給奶奶、姐姐或弟弟時,是在創造一股新的能量,而這股能量立刻就能打開我們的心。當我們心生慈悲,并在祈愿者和受愿者之間建立聯結,那么梅村和河內就沒有距離了。這種聯結無法用言語來描述,它完全不受時間、空間的阻礙。

不過祈愿的結果經常并不如我們所愿。通常我們相信自己是全心全意,用全身的每一個細胞,血管里的每一滴血來祈愿,但仍然不成功。如果我們為摯愛的人在臨終時禱告,怎能說我們沒有愛呢?我們是真的愛,然而如果我們深入一點就會發現,有時候我們的愛并不是對那個人——我們的愛是對自己,因為我們害怕被孤單地丟下,害怕失去所愛的人。如果我們把愛和害怕及孤獨感混為一談,那么就會混淆真愛和渴望。我們渴求那個人活下去,好讓自己不孤單。這是一種愛,不過是對自己的愛。就算我們全心祈愿還是沒法救活生病的朋友,但卻可能改變我們的內在。

然后是最后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盤桓于其他問題之上:我們是向誰祈愿呢?神是誰?佛陀是誰?觀音菩薩是誰?圣母瑪利亞又是誰?當我們深入這個問題時,會發現問題比答案還要多。

自己和他人的界限在哪里呢?對佛教來說,這可能是最基本的問題。在佛教傳統里,每當我們行合十禮前,都必須深入了解我們是誰,以及面前這位我們所禮敬的又是誰。尤其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看清兩者之間的關系,例如自我與佛陀之間的關系。

如果你認為佛陀是與你完全分離獨立的個體,跟你毫無關系,你站在下面而佛陀坐在上面,那么你的祈愿或禮拜就不是真正的修行。因為那是基于一種錯誤的認知——個別自我的觀念,認為佛陀和你各有各的自我。基于這種觀念而禮拜,只能稱為迷信。

當你雙手合十站在佛像、世尊或任何你祈愿的對象面前時,都必須觀想,因為你所面對的那些形象,無論是銅鑄的、泥塑的、玉雕的或鑲鉆的,都只是象征而已。那個雕像在你之外,但佛陀并不是在你之外的某人。我們要能觀想兩者之間的聯結。

你和佛陀并非兩個分離獨立的真實存在。你中有佛而佛中有你。基督教及其他宗教中可能也潛藏著這種理解,但佛教用很清楚簡單的方式表明了。禮敬者及被禮敬者,兩者皆是空。我們之中沒有任何人有個別獨立的自我。所以,佛教的祈愿,是向我們自己以及外在兩者祈愿,因為兩者之間沒有差別。

如果我們真正修習,就能看出,我們也和所有的圣者一樣,具有愛、正念及了解的本質。正念的能量是真正的能量,而只要應用能量就必有改變。例如,陽光的能量能改變地球上的生命。風是能量,我們的正念也是能量,可以改變世界以及人類的處境。因此,當我們產生了正念的能量時,我們的祈愿就能奏效。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8日 下午7:14
下一篇 2024年5月28日 下午7:16

相關推薦

  • 觀世音菩薩(一)

    《一》前言 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的圣誕日,所以向諸位介紹偉大的觀世音菩薩。這對圣嚴本人來說,尤其感到無限的親切和無限的贊仰,因我自幼至今,無一天不是沐浴在這位大菩薩的恩光之中。 我生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二)煩惱所知二障 一、煩惱障:煩是擾義,惱是亂義,擾亂有情身心,不令出離生死苦海,故名煩惱。障是覆蔽義,即煩惱覆蔽涅槃不得解脫,是名為障,煩惱即障,故名煩惱障。其體即遍計所執實我…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十八)   疑、見取、戒禁取、邪見四種,除苦受外,與樂、憂、喜、舍四受相應。疑與后三見,皆分別起,地獄中無分別惑,所以不與苦受相應。欲界的疑,若先作惡行,疑苦集諦等,…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讀日杲禪師《語錄》

    讀日杲禪師《語錄》   民國·李鼎昌世衰教微,風俗頹敗,道德仁義之士,云散風流;機械變詐之習,日新月異。既無宣圣①之周流行道,又無閩洛②之倡明絕學。以故社會中蚩蚩者流,如泛舟于汪洋…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十一、清凈諸蓋,《瑜伽師地論》二十一卷說:‘云何清凈諸蓋?謂彼如是住阿練若,或復樹下,或空室等,于五種蓋凈修其心,所謂貪欲、嗔恚、昏沉睡眠、掉舉惡作、及以疑蓋。從彼諸蓋凈修心已,心…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五) 問:為什么依根境建立處,而不依六識立處呢?《對法述記》以兩義解答,第一義以界處相待義作解釋,即能持各界,根境能持六識,六識亦能持自己的自體,根境識各有能持義,故界立十…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五蘊(二)

    三、五蘊簡表:   ┌色--色法------物質的活動 ├受 ┐ 五蘊:-┼想 ┼--心所法 ┐ ├行 ┘      ├-精神的活動 └識-----心王 ┘ 四、詳談五蘊…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法知識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一句是說,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與空性——第八識如來藏的關系,也是如此。如,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通通不異空性如來藏…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什么是神通

    講到神通。大家就會聯想到飛天鉆地、七十二變的孫悟空。其實神通并非佛教的專利,因為只要有禪定功夫,那怕是邪魔外道,都會有神通的。佛家講的神通有六種: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法知識

    關于潛意識:心理學上的潛意識,概念并不十分確定。大約是指第六識的一部分和第七識的一部分。潛意識也叫深層意識,大致是指被業力推動,不由自主而顯示出來的非清醒意識所能理解的、超出常理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繁昌县| 封开县| 荣成市| 新宁县| 木里| 大姚县| 德保县| 华容县| 泸水县| 北辰区| 扎赉特旗| 沁阳市| 凉山| 抚宁县| 綦江县| 昌图县| 会同县| 罗江县| 新郑市| 山丹县| 麻城市| 秀山| 若羌县| 杭锦后旗| 抚顺县| 岳西县| 盘锦市| 大荔县| 南投县| 台北市| 改则县| 会理县| 灵宝市| 沁源县| 邻水| 兰坪| 玉山县| 万安县| 岚皋县| 东方市| 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