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基本知識

十一、清凈諸蓋,《瑜伽師地論》二十一卷說:‘云何清凈諸蓋?謂彼如是住阿練若,或復樹下,或空室等,于五種蓋凈修其心,所謂貪欲、嗔恚、昏沉睡眠、掉舉惡作、及以疑蓋。從彼諸蓋凈修心已,心離諸蓋,安住賢善勝三摩地。如是名為清凈諸蓋?!迳w是三摩地之障礙法,心有五蓋,三摩地即無成就的可能,為了獲得三摩地,必須思惟青瘀等相,對治內心中的貪欲等蓋,是名清凈諸蓋,凈修其心。

十二、依三摩地,由于斷除諸蓋,欲貪等諸惡不善法不起現行,得初靜慮具足安住,第二靜慮具足安住,第三靜慮具足安住,第四靜慮具足安住。如是名為依三摩地。四靜慮的差別相,在第一章第四節中已略說,此不再述。樂廣知者,當參閱《瑜伽師地論》第三十三卷論文。

三、順解脫分

(一)五停心位

求解脫的行者,在修集涅槃法緣已,即已成為修行圣道的所依器,由此正式入于資糧位,修集解脫的資糧。在這一位中,首先修習的法門,為五停心觀;即依勝解作意,思惟觀察不凈等五法,以停止內心的貪欲等五種過患,便能獲得定地作意,引發觀察四諦的觀慧,而進趣加行道。五停心觀是:一、不凈觀,即觀內外境界的不凈相,對治貪欲過患,而停止其心。貪欲心重的人,宜修此觀。二、慈悲觀,即于親品、怨品、中品有情,觀其可憐愍相,而修與樂拔苦的慈悲意樂,對治嗔恚過患,而停止其心。嗔恚心重的人,宜修此觀。三、因緣觀,即觀十二因緣,三世相續的道理,唯法唯事,唯因唯果,無我體我相,無作者受者,對治愚癡過患,而停止其心。愚癡心重的人,宜修此觀。四、界差別觀,即以觀心分析地水火風空識六界,或十八界,對治一合想的我慢過患,而停止其心。我慢心重的人,宜修此觀。五持息念,即以念持出入息,令心意相依,計算息數,對治散亂過患,而停止其心。尋行散亂心重的人,宜修此觀。五、停心觀詳細的說明,可以參看《瑜伽師地論》第二十六卷、第二十七卷,及第三十卷和第三十一卷。這里只簡略地解說一下不凈觀和持息念。因為人們修定不易得到成就的最大障礙,就是欲貪和散亂,能夠對治這兩種過患,則心容易停止而定。故《俱舍論.分別賢圣品》稱說不凈觀和持息念為正入修要的二門。如彼論說:‘入修要二門,不凈觀息念:貪尋增上者,如次第應修?!敬苏摿x,分別略述二觀修法如下:

一、不凈觀:不凈觀在《瑜伽師地論》第二十六卷中說有六種:(一)朽穢不凈、(二)苦惱不凈、(三)下劣不凈、(四)觀待不凈、(五)煩惱不凈、(六)速壞不凈。這里只說第一種朽穢不凈。因為修行圣道最粗重的貪愛,就是對于內身起欲貪,與于外身淫欲起貪。觀朽穢不凈,就能對治內外兩種欲貪,所以特說朽穢不凈相。朽穢不凈又有兩種,如《瑜伽師地論》第二十六卷說:‘云何名為朽穢不凈?謂此不凈,略依二種:一者依內,二者依外。云何依內朽穢不凈?謂內身中發毛爪齒,塵垢皮肉,骸骨筋脈,心膽肝肺,大腸小腸,生藏熟藏,肚胃脾腎,膿血熱痰,肪脂膏髓,腦膜涕唾,燼汗屎尿,如是等類,名為依內朽穢不凈。云何依外朽穢不凈?謂或青瘀,或復膿爛,或復變壞,或復膨脹,或復食啖,或復變赤,或復散壞,或骨或鎖,或復骨鎖,或屎所作,或尿所作,或唾所作,或涕所作,或血所涂,或膿所涂,或便穢處,如是等類,名為依外巧穢不凈。如是依內朽穢不凈,及依外朽穢不凈,總說為一朽穢不凈。’依這二種朽穢不凈為所緣而修,就能夠對治于內身起欲貪,與于外淫欲起貪。如論說:‘謂由依內朽穢不凈所緣故,令于內身欲欲貪,心得清凈;由依外朽穢不凈所緣故,貪于外身淫欲貪,心得清凈。淫相應貪復有四種:一顯色貪,二形色貪,三妙觸貪,四承事貪。由依四外不凈所緣,于此種相應淫貪,心得清凈:若于青瘀,或于膿爛,或于變壞,或于膨脹,或于食啖作意思惟,于顯色貪令心清凈。若于變赤作意思惟,于形色貪令心清凈。若于其骨,若于其鎖,若于骨鎖作意思惟,于妙觸貪令心清凈。若于散壞作意思惟,于承事貪令心清凈。如是四種名于淫貪令心清凈?!@色貪,就是見到女人身上顯現的粉黛朱紅、青黃赤白等美好顏色而起貪愛。此觀想死尸的青瘀膿爛等相,即能對治其貪心。形色貪,就是見到女人秀麗窈窕,體態輕盈,娥眉鳳眼,纖指細腰等而起貪愛。此觀想死尸皮肉爆裂,血筋纏裹等的變赤相,即能對治其貪心。妙觸貪,就是與女人身摩觸擁抱等,于其肌膚柔軟滑膩等而起貪愛。此觀想死尸經過數日為蟲蛆蠅蚋所聚啖,及骨鎖想等,即能對治其貪心。承事貪,即于他身行動威儀,奉承供事而起貪愛。此觀想死尸僵直不動,千足等骨離散壞滅,即能對治其貪心。《俱舍論.分別賢圣品》中把外朽穢不凈,分為別治法與通治法兩類。如上所說的四種不凈觀想,是各別對治法,即修各別的四種不凈相,對治各別的四種貪愛。通治法,即觀骨鎖不凈相,能為通治四種貪愛。因為不論其為貪愛顯色、形色、妙觸、承事,若心中能取一骨鎖相現前作意思惟,則一切貪愛皆可不生,心得清凈;如《俱舍論.分別賢圣品》說:‘修不凈觀,正為治貪。然貪差別,略有四種:一觀色貪,二形色貪,三妙觸貪,四供奉貪。緣青瘀等修不凈觀,治第一貪。緣被食等(被雕鷲狼狗等食)修不凈觀,治第二貪。緣蟲蛆等修不凈觀,治第三貪。緣尸不動修不凈觀,治第四貪。若緣骨鎖修不凈觀,通能對治如是四貪,以骨鎖中無四貪境?!?/p>

修習不凈觀的方法,即先由于內外不凈之相親見或聽聞的增上力,引起如理作意了解其義,發起勝解,而思惟觀察,乃至引起定地作意,是名不凈觀成。廣如《瑜伽師地論》第三十卷中所說。骨鎖觀既然能夠通治四貪,其所緣的境相亦容易看到,如博物館中陳列的全具人體骨鎖,與壙野古墓中暴露的尸骨,及醫學上所用的人體骨骼的塑像、掛圖等,都足為修觀人的取相境。于外所取相境,數數取緣其相,令心于相熟習,則于正修觀時,于內心中起假相作意思惟觀察,則甚為容易。這里抄錄《俱舍論.分別賢圣品》所說從自身中修習骨鎖不凈的具體觀法如下,簡便易行,欲修此觀的人,可依之修習。論說:‘然瑜伽師,修骨鎖觀總有三位:一初習業,二已熟修,三超作意。謂觀行者欲修如是不凈觀時,應先系心于自身分,或于足指,或額或余,隨所樂處心得住已,依勝解力,于自身分假想思惟皮肉爛墮,漸令骨凈,乃至具觀全身骨鎖。見一具已,復觀第二,如是漸次,廣至一房、一寺、一園、一村、一國、乃至遍地,以海為邊,于其中間骨鎖充滿。為令勝解得增長故,于所廣事漸略而觀,乃至唯觀一具骨鎖,齊此漸略不凈觀成,若瑜伽師初習業位。為令略觀勝解力增,于一具中先除足骨,思惟余骨系心而住,漸次乃至除頭半骨,思帷半骨系心而住,齊此轉略不凈觀成,名瑜伽師已熟修位。為令略觀勝解自在,除半頭骨,系心眉間專注一緣,湛然而住,齊此極略不凈觀成,名瑜伽師超作意位?!谌恢?,第一位為作意未熟,第二位為作意已熟,第三位為超作意。前二位中觀不凈相,必須由作意策勵才能現起:第三位中,觀心已極淳熟,不須作意策勵,其不凈行相,能任運現前,故名超作意。

如上所說的不凈觀,以無貪為自性。依四靜慮與四近分,及中間定和欲界心十地生起,以無色界無緣色法的不凈觀故。唯緣欲界所見色境,唯人趣能生起此觀,天中無青瘀等不凈相故。此觀唯是勝解作意相應,非十六行攝,但唯假想,故唯是有漏。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06
下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06

相關推薦

  • 蓮花在佛教中表示什么

    在佛經中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凈土的蓮花千瓣以上。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凈,因為它生長于污泥,綻開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一層涵義。而蓮花除了蓮瓣,還有蓮…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五戒淺論

    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這五戒,是佛門四眾弟子的基本戒,不論出家在家皆應遵守的。一、殺生戒:佛教的基本觀念是眾生平等。佛說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五蘊(二)

    三、五蘊簡表:   ┌色--色法------物質的活動 ├受 ┐ 五蘊:-┼想 ┼--心所法 ┐ ├行 ┘      ├-精神的活動 └識-----心王 ┘ 四、詳談五蘊…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法知識

    我們其實一直生活在影子世界之中。所以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鼻也徽f外面存在的一切并不真實,因為我們其實永遠無法直接感受外部的存在。現在我們只來說說我們了解事物的過程。共有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什么是出離心(二)

    什么叫做出離心?傳統的說法,出離心的基礎是厭世,就是討厭世間法,實際上,厭惡厭煩的心態是一種煩惱。原因是各種各樣的,根本的原因是太在意了,厭世就是你太在意世間的法,所以你討厭,厭世…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7日
  • 業力與輪回(一)

      一、業的定義 古印度語稱為竭摩,梵語(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譯為‘業’。業有三種含義:一者、造作;二者、行動;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四念處(二)

    二、受念處: 受念處是觀察六根與外境接觸時身心所產生的感受。它可分為身受:苦、樂、舍受;心受:憂與喜受,共五種。 身念處中的身體我們可以看到,但很多人對受念處中的感受是不知不覺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八) 五、三科名次 (一)五蘊次第 五蘊中以色蘊為首,識蘊為末,這樣的次第,在建立上是有確定意義的。如《俱舍論》界品頌說:‘隨粗染器等,界別次第立?!@半個頌文顯示五蘊的次…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印光大師論《凈土法門》

    印光大師論《凈土法門》   念佛法門,雖為求生凈土,了脫生死而設,但其消除業障之力,實亦極其巨大。而真正念佛之人,必先要閑邪①、存誠、敢享倫、盡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尤須明白因果…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聲聞果與佛果

    二、辟支佛: 譯為獨覺;也作緣覺,此類圣者在修行過程是‘不由他覺’,多生于無佛、無佛法的時期,獨自修行,因其根器很利,不必聽聞佛法,只是觀無常悟入緣起的寂滅(涅槃),既是觀十二因緣…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包头市| 洞头县| 左贡县| 潞城市| 湘潭县| 绥棱县| 黎川县| 彰化县| 白水县| 乌鲁木齐市| 庆元县| 志丹县| 上栗县| 忻城县| 乌拉特后旗| 滁州市| 营口市| 福安市| 肃北| 东方市| 乌兰浩特市| 日土县| 大理市| 苍南县| 利川市| 昌平区| 于都县| 清河县| 阿克苏市| 普定县| 全南县| 罗江县| 乐东| 景德镇市| 榆树市| 荆州市| 大埔区| 双柏县| 东城区| 灌阳县|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