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聲聞果與佛果

二、辟支佛:

譯為獨覺;也作緣覺,此類圣者在修行過程是‘不由他覺’,多生于無佛、無佛法的時期,獨自修行,因其根器很利,不必聽聞佛法,只是觀無常悟入緣起的寂滅(涅槃),既是觀十二因緣而證得圣果。因其觀因緣而覺悟,故稱為緣覺。

辟支佛之所以稱為獨覺,是因為在沒有佛法的時候,眾生的根器很差,在當時能覺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證果后的辟支佛必定自發過頭陀生活,由于沒有同等根器的眾生,所以辟支佛沒有師長、沒有同學、也沒有弟子,故稱為獨覺。此類的圣者不需要佛陀的教導,就可以覺悟,故他的智慧比聲聞果位的圣者更高一籌。辟支佛過去世有修學的因緣,他們多數是佛陀住世時的初果或二果圣人,這些圣者投升天上,再回來人間時,多數佛法已經滅了。因為他們過去證果的善根,最后一生在人間,雖然沒有佛法,然而會自動自發去修道,自發的覺悟,所以被稱為緣覺。

三、三藐三佛陀:

既是佛,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所謂無上正等正覺既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前面所講的四果圣者,斷除煩惱證果,只是自己覺悟;而佛陀不但自己覺悟,而且也能令他人覺悟,不但如此,他的覺行最圓滿。

(一)、自覺:佛陀自己覺悟,他覺悟一切法苦、空、無常、無我,覺悟萬法皆空,故成為正覺。佛陀不只是智慧上覺悟而已,而且德行也圓滿。

(二)、覺他:佛陀不但能自己覺悟,而且能令他人覺悟。比如證阿羅漢果的圣人,證果之后,知道覺悟是怎么一回事,但很多時候卻不懂得教導人,使他人覺悟;而佛陀是具有智慧的覺者,能運用各種善巧方便,度化眾生,令他人也覺悟,所以佛陀是自覺覺他的圣者。

(三)、覺行圓滿:‘覺’是智慧;‘行’是德行。佛陀的覺行圓滿,既是斷除煩惱,智慧圓滿,佛陀的眾德具備,所以稱為德行圓滿。佛陀覺行圓滿的果報是擁有一個佛土;有他所救度的眾生;以及佛身相好莊嚴,佛陀能夠令見到他的眾生生歡喜心與尊敬心,這是因為佛陀具有世間人最圓滿的三十二種好相,八十種隨形好。佛陀的德行可分為智德、斷德與恩德三種:

(1)、智德:佛陀覺悟到一切法的法性與道理,并且能夠毫無差錯的隨著眾生的根器而說法。

(2)、斷德:佛陀斷除一切煩惱,自由自在。

此兩種德行阿羅漢也具有,但是不如佛。

(3)、恩德:佛陀具有大慈大悲的愿力,誓愿度一切眾生,對一切眾生皆有恩德,而阿羅漢卻沒有,故說佛陀的覺行圓滿。

佛陀有一切智智,既是世間一切無所不知。但是我們不要誤會把佛陀當成上帝,佛陀是覺悟者,他無所不知,但佛陀不是無所不能。佛陀有三不能:一者、眾生度不盡;二者、無緣不能度;三者、定業不能轉。既是說佛陀不能違背世間的因果,佛陀成佛也是順著世間的因果,所以佛陀是一位覺悟者,并非是主宰者。佛陀不是萬能,不能使我們成佛,他只能慈悲的把覺悟的道理開示出來,教導依據佛法去實行,精進不懈,那我們就能與佛一樣證悟涅槃,解脫生死--成佛。

(四)、證悟者的能力:

六通、三明與十八不共法。

(一)、六通:既是六種神通。

(1)、神境通:能變多為一,一為多;大為小,小為大;入水入地不為山河石壁所障礙,且能淩空飛行自在,來去無礙。

(2)、天耳通:能于近處、遠處聽聞與明白六道眾生所說的言語。

(3)、他心通:知道其他眾生心之所想、所念。

(4)、天眼通:能見遠處、近處一切事物不被隔障,粗細表里皆能見,有能見眾生的業,知道來世生在何處。

(5)、宿命通:‘宿’既是過去的意思。知道自己與眾生過去世的業報,從何處來。

(6)、漏盡通:‘漏’既是還有煩惱的意思;‘漏盡’既是斷除所有的煩惱。漏盡通是知道自己與他人內心解脫生死煩惱的情形。

前五通外道也能修獲,漏盡通是佛陀與一切阿羅漢必有;六神通有深淺不同,唯有佛陀才能究竟圓滿。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1日 下午5:53
下一篇 2024年5月21日 下午5:54

相關推薦

  • 所謂的‘佛教’

    佛教中的‘教’,其本義是教育的教,佛弟子均稱釋迦牟尼為‘本師’,所以佛與我們的關系應該是一種師生關系。所謂宗教之說,實為一種世俗流變下的產物。 佛教中的許多儀式、形式只是一種人為創…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 六度(上)

    度也叫六波羅蜜,波羅蜜是梵語“到彼岸”的意思,六度,就是六種從煩惱到覺悟、從此岸到彼岸的方法。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智慧),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心…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法知識

    禪宗六祖: 初祖達摩大師,在中國是第一位祖師,在印度是二十八代祖師;二祖慧可大師;三祖僧璨大師;四祖道信大師;五祖弘忍大師;六祖慧能大師。 以上講的是真心、妄心和合的諸法空相,下面…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法知識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一句是說,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與空性——第八識如來藏的關系,也是如此。如,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通通不異空性如來藏…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乙、諸天神等非所皈依 六趣有情之中,天趣最高,所以很多的人,都以天神為皈依處。但彼諸天,由于能力不夠,本身具諸障礙,不能為諸眾生作大利益,故不能作我們真正的皈依處《瑜伽師地論》七十…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真正的慈悲和愚蠢的慈悲

    什么是真正的慈悲?什么又是愚蠢的慈悲?在靈性修行的圈子里,這是最令人困惑的議題。 邱陽?創巴仁波切在這兩個名相上作了重要的區分。 在我們這個東方國度里,尤其是新時代、新靈性的圈子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3)供養的重心 已說十種供養差別,其中應該注意兩點: 第一、修財物供養,應以至誠恭敬,及廣大菩提心為主,物品豐盛美妙,則其次要。如《阿阇世王授決經》中,貧女供一燈,如來為他受成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諸佛菩薩圣誕紀念日(農歷)

      彌勒菩薩圣誕 正月初一日 釋迦牟尼佛出家日 二月初八日 釋迦牟尼佛涅槃日 二月十五日 觀世音菩薩圣誕 二月十九日 普賢菩薩圣誕 二月二十一日 準提菩薩圣誕 三月十六日…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一、五蘊 (一)五蘊名義 前面所說的五位百法,在大小乘共通的法相名詞的蘊、處、界三科里可以攝盡。因此在說了百法之后,說蘊等三科。這里先說五蘊。五蘊即色、受、想、行、識五聚有為法。有…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六) 又《對法論》在建立受蘊門中,依四因、五位、七類的差別,總說二十七受。第一位和第一類有六種:即眼觸所生受、耳觸所生受、鼻觸所生受、舌觸所生受、身觸所生受、意觸所生受,這…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阳县| 锡林浩特市| 兰州市| 新化县| 会昌县| 江油市| 乌鲁木齐市| 炎陵县| 海南省| 长岛县| 方正县| 罗山县| 长白| 大冶市| 瑞安市| 平顶山市| 阜城县| 衢州市| 西华县| 连州市| 吴堡县| 刚察县| 平顺县| 高雄县| 阳泉市| 嘉义县| 陇西县| 武宁县| 修水县| 二手房| 叙永县| 册亨县| 吉水县| 石屏县| 平度市| 东兰县| 伽师县| 新沂市| 鄂尔多斯市| 沙雅县| 肃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