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六波羅蜜(三)

(四)、精進:

勤勞不懶惰就是精進。以世間法說做事很賣力,就是精進;佛法中的精進是努力的去行善,去做好事。菩薩要以精進的精神修行六度波羅蜜。

(1)、披甲精進:

于所修的善行不退。行善時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波折,一定要完成它,永不退心。如一個兵士上戰(zhàn)場時穿上鎧甲,不容易被刀槍所傷害,他就勇敢地沖上前殺敵;披甲精進也是這樣,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心,一定要完成一件事情。有此堅定的信心,我們才能完成所制定的目標,實現(xiàn)我們的誓愿。而菩薩廣大慈悲,立深誓愿都是很難完成與實現(xiàn)的,那就得加倍努力去完成它,稱為披甲精進。

(2)、攝善法精進:

菩薩行者對一切善法都要努力的去修學,稱為攝善法精進。

(3)、饒益有情精進:

它與饒益有情戒相似,但是有點兒不同。饒益有情戒是指凡是對眾生有益之事,都應該去做;而對眾生有害的事,就不應為之;饒益有情精進是指菩薩做種種利益眾生的行為,就好像父母親一心一意的希望子女完成學業(yè)、成家立業(yè),這樣努力的去栽培他們。饒益有情精進是努力給予眾生種種利樂,做種種利益他們的事業(yè),精進不懈怠。

精進通六度,例如布施,菩薩要精進的布施,甚至連自己的生命、財物、妻子、子女等一切都布施個精光,這才是精進布施。持戒也是一樣,一切微細地戒律,菩薩都不犯,稱為持戒精進。所以在六度中都有精進度在作用,才可完成精進波羅蜜,故精進是十分重要的。菩薩行者更應該在禪定與智慧兩度上加倍用功。

(五)、禪定:

菩薩要利益眾生,度化眾生,而自己卻心亂如麻,沒有定力,就沒有智慧。沒有定力的人比較容易生起煩惱,如何利益眾生呢?故菩薩行者一定要修禪定。如有人以求各種神通之心而修禪定,此既是以凡夫心來修禪定,不可稱為禪定波羅蜜;又如有人為解脫而修禪定,引發(fā)種種神通,生起種種智慧,以神通、智慧等等得到解脫,此可稱為到彼岸;但是菩薩除了使自己能度到生死解脫的彼岸外,他還要通過修學禪定獲得種種智慧、神通力來度化眾生,以引導他們也走上解脫之道,這才稱為禪定波羅蜜。

禪定可分為三種:

(1)、安住靜慮:

禪定古印度文稱為禪那,意思既是靜靜的思維修行,也既是靜慮。安住靜慮既是安住禪定。我們有昏沉與掉舉的煩惱業(yè)習,使我們的心不能敏銳的觀察此世間,不容易發(fā)覺吾人心念的起落,所以要通過修禪定使他輕安,時時刻刻保持它,不生起昏沉、掉舉的煩惱,這樣我們才能敏銳的觀察世間,不容易被迷惑。

(2)、引發(fā)靜慮:

既是引發(fā)禪定,菩薩要給予眾生利益,沒有神通力,他所給予的利益是不大的;菩薩必定要認真修四禪八定,在深的禪定中可以引發(fā)種種神通,以種種的善巧方便度化、利益眾生,故菩薩要修引發(fā)靜慮。

(3)、辦事靜慮:

行、住、坐、臥都在定中,稱為辦事靜慮。此種靜慮也稱為那伽定,既是菩薩在一切時都在定中,有此定力的菩薩則可進入世間做各種利益眾生的事業(yè)。

這三種靜慮,使我們遠離昏沉的煩惱,能更敏銳的觀察世間,而生起智慧,所以禪定能生起智慧,智慧能使我們解脫,度到生死解脫的彼岸。如有人修禪定只是為了求各種神通,則不能稱為禪定波羅蜜。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9日 下午9:19
下一篇 2024年5月19日 下午9:20

相關(guān)推薦

  • 出離不看表象,只看內(nèi)心

    舍棄今生的真正含義是舍棄得、失、毀、譽、稱、譏、苦、樂這世間八法。不希求安逸富足、被贊美、被關(guān)注,不懼怕磨難挫折、被詆毀、被忽視。寵辱不驚,安貧樂道。自古以來講個人修養(yǎng)必定提到這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地藏經(jīng)基本知識

    六、功能,如來于所作利益有情事業(yè)時,不借待作意發(fā)愿而作,因為如來于利樂有情事業(yè)已圓滿覺證無礙故,由菩薩行位無量劫來作有情利益事業(yè)的加行智為親屬故,于彼利益有情事業(yè)無量劫來恒時專志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什么是出離心(四)

    有一次,我有個弟子,她說:“師父,我想出家。”我就問她:“為什么?”她說:“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意思,今天終算明白,我想離開這個城市和家,去寺院過生活。”我就說:“你去寺院吃什么?…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  (一)凈根:凈就是煩惱,根是根本,意說在家人對于五欲起貪等煩惱,都由有受心所;出家人起我執(zhí)妄見,都由有想心所,起顛倒想;故受想二法為生起煩惱最勝的根,所以別…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二)思惟諸苦 在思惟諸苦中,特別是思惟生老等八苦,最能引發(fā)出離心。生等八苦,在《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第六十一卷中,各說五相,修解脫行的人,應如理思惟。 一、生苦五相:(一)眾苦…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日常生活修行(六)

    (十)穿新衣 穿新衣服,特別是穿名牌新衣服的時候,可以念誦咒語:嗡梭巴哇悉朵沙爾哇達摩梭巴哇悉朵吭。即一切法都是空性的意思。同時觀想衣服也是空性,然后從空性當中產(chǎn)生一個供品的種子字…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佛法知識

    六塵: 色塵:即眼根所對所觸、被眼識和意識所分別的境界。 聲塵:即耳根所對所觸、被耳識和意識所分別的境界。 香塵:即鼻根所對所觸、被鼻識和意識所分別的境界。 味塵:即舌根所對所觸、…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三) (九)三性:這里說八識在善惡無記三性之中各屬于何性,先說善等三性的意義:(1)善性:若法能為此世他世順益的,是名為善。即招感可愛果的性,如受持五戒十善等,今世順益,后…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觀世音菩薩(六)

    《六》觀世音菩薩的法門 觀音法門很多,大致分為顯密二門。密法多用觀想,必須身口意三業(yè)齊修,修學者必須師師傳承,師弟親授,修行時必須供養(yǎng)、作觀等儀軌壇場,而且不是短時能夠成辦。顯法則…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關(guān)乎解脫: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jié)(二)

    在這里,我還要向大家強調(diào)幾個問題:   第一、在死亡到來之際,不能有太大的恐慌,否則會障礙解脫。漢地的一些法師說,要以平靜的心態(tài)迎接死亡,對死亡應作六種想:  …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發(fā)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最近文章

推薦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木县| 金沙县| 财经| 固安县| 富锦市| 科技| 法库县| 凤山市| 崇左市| 福清市| 鄂托克前旗| 邢台县| 林口县| 宝坻区| 大同市| 商南县| 高密市| 东乡| 略阳县| 罗平县| 博兴县| 永和县| 静宁县| 丰都县| 白山市| 江北区| 黔东| 梅河口市| 长寿区| 盈江县| 历史| 谢通门县| 翼城县| 浦江县| 安溪县| 温泉县| 沐川县| 随州市| 汪清县| 渭南市| 绥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