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功能,如來于所作利益有情事業時,不借待作意發愿而作,因為如來于利樂有情事業已圓滿覺證無礙故,由菩薩行位無量劫來作有情利益事業的加行智為親屬故,于彼利益有情事業無量劫來恒時專志而作故,所以如來于利益有情事業的功能,是任連、無間、無窮無盡的。
(二)知差別,知差別是能皈依者,對于所皈依的三寶應該知道的差別相,大略的意義,已如第一章中所說,這里再引《瑜伽師地論》六十四卷原文如下:‘復次,由六種相,佛法僧寶差別應知;一由相故,二業故,三信解故,四修行故,五隨念故,六生福故。’
1、由相差別:‘云何相故,三寶差別?謂自然覺悟相,是佛寶。覺悟果相,是法寶。隨他所教正修行相,是僧寶。’這三相中,初相說如來無師,自然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現等正覺。第二相說如來自覺悟已,能說正法,如實宣說是道非道,令諸有情趣于是道,不趣非道。所說法義,皆是覺悟的果法,故法寶是覺悟果相。這兩相的意義,廣如《瑜伽師地論》八十七卷中說。第三相說佛教中出家僧眾,由于從如來所,從圣弟子所,聽聞正法已,凈信出家,受具足戒,圓滿修習世出世正行,因為是隨他(如來及圣弟子)所教導而修正行,故隨他所教正修行相是僧寶。廣如《瑜伽師地論》二十二卷所說。
2、由業差別:‘云何業故,三寶差別?謂轉正教業,是佛寶。舍煩惱苦所緣境業,是法寶。勇猛增長業,是僧寶。’第一業說,由諸佛世尊出現于世,哀愍一切有情故,宣說真實苦集滅道無量教法,此即如來將自所證真實法義,為有情宣說,轉正法輪,所以說此,是佛寶所作業。如《瑜伽師地論》二十一卷所說。第二業說,如來宣說的真實教法,是舍棄煩惱及一切苦的所緣境,故說此為法寶業。第三業說,即僧眾修習應理行、質直行、和敬行、隨法行等正行,能令勇猛增長一切善法,乃至證得三菩提果,是為僧寶業。廣如《瑜伽師地論》八十四卷中說。
3、由信解差別:‘云何信解故,三寶差別?謂于佛寶,應樹親近承事信解。于法寶所,應樹希求證得信解。于僧寶所,應樹和合,同一法性,共住信解。’這是說皈依者于三寶所,各應樹立其正確的差別信解。第一信解中親近義,下文正行中說。承事即敬事的異名。略有三相,即:尊重、恭敬、供養。如《瑜伽論》九十九卷說:‘又由三相,應知敬事,由能體彼功德勝利,故起尊童。隨所體悉,以身語意三種正行,而修供養。復設種種幢幡蓋等,而為供養。’于法寶應以涅槃為首,發愿希求證得,故說于法寶應樹立希求證得的信解。僧寶共住,由內心遠離貪等所有擾惱,無違無諍,和同水乳,故善和合。如《瑜伽論》九十卷所說。僧眾皆由如法所生、法所化、法等分(相似義),是故同一法性。如《瑜伽論》八十四卷說:‘大師子……口所生者,從說法音而誕生故;法所生者,如理作意,法隨法行之所生故;法所化者,從法身路而得成立相似法故;法等分者,受用無漏法之財寶相似法故。’共住即六和敬法,由修六種愛敬法,柔順調和,易可共住,如第一章已說。皈依者對于僧寶應樹立這樣正確的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