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什么是出離心(四)

有一次,我有個弟子,她說:師父,我想出家。我就問她:為什么?她說: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意思,今天終算明白,我想離開這個城市和家,去寺院過生活。我就說:你去寺院吃什么?你下半生的生活怎么解決呢?她說:師父你也不是出家嗎?你能活得下去,我也應該活下去。我直接說:你做不到的。她說:你能做到的事,我一定能做到。我立馬拿兩個盤子,一個交給她,我就說:今天的午飯,我們去外面要飯,你跟我去。她說:師父,什么意思?去要飯,我做不到。

你剛才不是說,我能做到的事你也做到的嗎?她一聽就像發呆一樣地看著我。可是她非常自作聰明,就說:我明白師父的意思,你在表示自己放下了一切,但我不相信你能夠放下一切。我就說:你說得對。她說:師父,你的銀行卡能給我嗎?我一句話也沒有說,就把銀行卡遞給她,然后告訴密碼是多少。第二天她來找我,就說:謝謝師父的指點。我沒有要銀行卡,但她雙手合掌而遞給我,就說:師父比我窮十倍,境界比我們高萬倍,真沒有想到,師父的為人做事,從內心真的佩服。我也明白了真正的出離心是什么?謝謝!從此她再也沒有說自己要出家,但是做任何事情,不像過去那樣執著,也不在盲目。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人。

在藏地有這樣的說法,以前有一位成就者,有一天一位客人前來拜訪,不過那位客人顯然對成就者所住的房子有些驚訝,他認為他住的房子過于豪華,那位客人并沒有打算把自己的疑惑藏在心里,他直接告訴了那位成就者他的疑惑,他說:我聽說您是一位舍棄今生者,但是看著你屋子里的那些東西,我覺得您似乎并不太符合舍棄今生的標準。那位成就者微微一笑:舍棄一切并不意味著你我要象乞丐那樣的生活,雖然我住在這樣的房子里,但我早已沒有了對這些東西的執著,我隨時可以走出去。

比如,我曾經認識一位活佛,叫做雍仲翁嘉,是個在家的活佛,信仰本波教派,當地老百姓非常崇拜他,都說他是個大成就者,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成就者,與普通人和沒有大的差別,有一天,有家為了超度而供養一尊長壽佛像給他,聽說,這尊佛像價值連城,當初我親眼看到雍仲翁嘉的表現,他見到佛像,眼睛發亮,欲望膨脹,雙目一直瞪著佛像,旁邊的人說什么,他幾乎都聽不到,一直說,多好的佛像,多珍貴的佛像,我對他有些失望。

過了一年之后,我求他長壽灌頂,一般長壽灌頂都要長壽佛像,他說:我這里沒有長壽佛像我就說去年不是有人給你供養了一尊長壽佛像嗎?他說:有這么回事嗎?我忘記了,你幫我找找。我找了半天才能找出來,他給我灌頂完后,我把佛像放在他的佛堂里。過了半年之后,我帶朋友去接受長壽灌頂時,他又說沒有長壽佛像,我去佛堂拉佛像時,佛像原地,好像沒有人動,這時候,我想考驗他,跑過去就說:師父,你的佛像不見了。他一點也不著急,好像無所謂的,而且說:也許有人需要它,帶走了吧?

我很奇怪,就問:當初你見到佛像的時候,你那么喜悅,那么歡喜。現在見不到佛像,好像無所謂,這是為什么?他說:年輕的活佛,你也許真的誤會了,當初我得到佛像時,沒有去想它的價值是多少,也沒有想到那個佛像是屬于我的,更沒有貪欲之心。”“那,當初你為什么說,多好的佛像,多珍貴的佛像呢?我膽大包天而問這個問題,也是我的心結。他笑瞇瞇地說:哦,我忘記了。他又接著說:孩子你要記住,世上任何東西,都是無常,沒有一件永遠不變的,也沒有永久屬于你的。世上的每一件東西,都是我們暫時用的工具,不是永久的工具,包括佛像,我們沒有必要去執著,若你去執著,就像不會用工具而傷害自身一樣,你會痛苦的,實際上,你執著那些也沒有用,該失去的時候,你再執著也會失去。比如那尊佛像,到這里,我就供供,到你那里,你就供供,到他人手里,他人去供供,那樣多好啊!何必還執著那尊佛像是我的呢?我早就放下了,你為什么還放不下呢?我早已沒有了對那些佛像及東西的執著,我隨時可以丟下及放下一切。

我聽到這里,心里很慚愧,同時打開了心結,突然明白了一個大道理,原來出離心并不是我們想像的那么可怕,我們不需擔心它會剝奪我們的財產,也不需要放棄一切而離家出走,更不需要剔光我們的頭而出家,也不要讓你和家人生離死別,更不需要乞丐一樣的生活,生活乞丐一樣的人,也不一定內心生起出離心,內心生起出離心的人,他的生活不一定是乞丐一樣。而且我們不必擔心失去任何東西,只有你放下執著,那些東西不一定失去,若你執著那些東西,也不一定也維持下去,有時候,越執著越會失去,就像抓緊沙石一樣,你抓得越緊,越抓不到沙石。放下執著及這些東西對你好處以外,沒有任何的壞處,該屬于你的,你不執著也會得到的,不屬于你的,你再執著也不會得到的。你放下才會你更自由的,若你不放下執著,你永遠不會自由的。

但是放下執著并不象我說的那么容易,俗話說得對,說容易,做起難。放下也一樣說起來兩個字,但做起來卻是非常難,可是,俗話有一句話:再難的事也有突破處,再高的山也有通道路,再堅固的碉堡也有破綻處。放下也需要一些時間,一些空間,一些技巧,一些方案,和一個懂得如何讓我們放下這些的老師。我們懂得如何放下執著之后,還需要堅持修煉自心,才能做到真正的出離心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7日 下午6:18
下一篇 2024年5月27日 下午6:22

相關推薦

  • 佛學基本知識

    (表二十一) 第六種、色,是眼根所對眼識所緣的境界。有顯色、形色、表色三類。顯色即青、黃、赤、白四種,是分明顯現的色相,所以名為顯色,是色的實體。形色即顯色積聚的分位差別的長、短、…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如何學習佛法?

    我們接觸佛教,聽聞佛法,誓愿皈依三寶,自稱“學佛”多年,也明白修行學佛應當要勇猛精進,好好學習。但是為何卻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或是所聽聞及所學習 的“佛法常識”,在生活中似乎都不太派…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佛為什么要度眾生?

    ? ? ? ?《金剛經》說:「彼非眾生,非不眾生。」又說:「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又說:「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所謂度眾生…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二)思惟諸苦 在思惟諸苦中,特別是思惟生老等八苦,最能引發出離心。生等八苦,在《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第六十一卷中,各說五相,修解脫行的人,應如理思惟。 一、生苦五相:(一)眾苦…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十一、分位:六波羅蜜多,五位皆具,但在修習位中,其相最顯。在資糧和加行兩位中,若是頓悟菩薩所修六度,種子通有漏無漏,現行則唯是有漏。若是漸悟菩薩所修六度,則種子與現行俱通有漏無漏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六) 又《對法論》在建立受蘊門中,依四因、五位、七類的差別,總說二十七受。第一位和第一類有六種:即眼觸所生受、耳觸所生受、鼻觸所生受、舌觸所生受、身觸所生受、意觸所生受,這…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見表一) 第六相‘如實了知默說大說’,指聲聞乘不了義教名默說;大乘教中了義宣說,是名大說。‘能得先來所未得忍’,指勝解行位菩薩所得的下中上忍,前時未得,創初獲得,故名先來所未得忍…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教基本知識

    第三章? 聲聞行果 第一節? 行 一、出離心 第二章中說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修行十善,可以保證未來世得到殊勝的人天善趣身,在六道輪回中來說,是很好的善報。但是,仍然沒有超出三界,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法知識

    不論五根,還是六塵,其實都離不開四大,即構成物質現象的地、水、火、風四大元素。 對身體來說, 地:是指身體中比較固定的部分,如骨骼、肌肉、筋腱等。 水:是指身體中可以流動的部分,如…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聲聞果與佛果

    二、辟支佛: 譯為獨覺;也作緣覺,此類圣者在修行過程是‘不由他覺’,多生于無佛、無佛法的時期,獨自修行,因其根器很利,不必聽聞佛法,只是觀無常悟入緣起的寂滅(涅槃),既是觀十二因緣…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西| 永兴县| 宁城县| 富民县| 长葛市| 瑞安市| 海门市| 梁河县| 拉萨市| 体育| 乌鲁木齐市| 仁布县| 东港市| 河间市| 平阳县| 北京市| 墨江| 宜宾县| 武穴市| 方山县| 新泰市| 巴彦淖尔市| 托里县| 台中市| 巴林左旗| 阿勒泰市| 响水县| 温州市| 开鲁县| 巴里| 额敏县| 巢湖市| 长春市| 额济纳旗| 富蕴县| 同德县| 奇台县| 浪卡子县| 峨山| 卓资县|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