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法知識

不論五根,還是六塵,其實都離不開四大,即構成物質現象的地、水、火、風四大元素。

對身體來說,

地:是指身體中比較固定的部分,如骨骼、肌肉、筋腱等。

水:是指身體中可以流動的部分,如血液、胃液、膽汁、尿、淚等。

火:是指身體中的熱量、能量。

風:是指能使身體內外運動的機能,是體能的運用。

四大有能造和所造兩種。能造的四大,指第八識中所含藏的四大的種子,能造色法的功能;所造的四大,指四大種所造色,既五根六塵,小到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大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宇宙。

人活著時,就暫用這些集聚的物質及其能量,人一旦死了,這些物質和能量就分散了,又全部回歸于大自然。所以,人的身體,只不過是物質和能量的暫時聚集而已,哪有什么真實的自我可言?眾生執著,妄謂有我,完全是錯覺矣。

屬于精神現象的其它四蘊,識蘊是根本,其主要功能為分別,受蘊和想蘊是其分別功能的最重要的體現,而行蘊,則是識蘊、受蘊、想蘊以及色蘊的運行。

受蘊:就是感受,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三種;有時會說五受,即三受再加憂、喜??鄻酚腥怏w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感受,憂喜則純是精神上的感受。

想蘊:想就是知道、清楚、明白,但凡有知,一定有想,不論是非好壞。想蘊就是了知性。這種了知并不一定要借助語言文字,乃至不一定要起心動念,往往在六識觸六塵的第三剎那就已經完成,極其迅速。

行蘊:識、色、受、想四蘊的運行過程叫行,重點指覺知心的了知過程。行的意思是遷流變化。一般來說,行有兩種分類,依發生的處所說,有身行、口行、意行,也叫身口意三業;以善惡性質來說,有善行、惡性、非善非惡行,也叫善業、惡業、無記業。無記就是不能說好,也不能說不好,無所謂好壞,如平常的吃喝拉撒睡等等。

業與行雖可通用,但也還是有些區別。業,一方面,側重指造作的完成,正在進行的,叫造業;另一方面,業主要指有情眾生的造作,客觀環境的潛流變化,不能叫業。行,一方面,側重于業正在進行之中;另一方面,也可指客觀環境的潛流變化。

識蘊:主要指前六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 、身識、意識。不包括第七識,第八識。《心經》屬大乘法,大乘菩薩不入無余涅盤,所以七、八兩個識永遠在一起和合運作,故非屬生滅蘊集之法。第七識在前六識斷滅的五種情況(眠熟無夢、悶覺、正死位、無想定、滅盡定)下,以及中陰身入胎前期,都繼續運行不輟。第八識更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存在,永無間斷之時。但有時也把第七識攝在識蘊之中,因為第七識畢竟是可斷之法。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2
下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3

相關推薦

  • 出離不看表象,只看內心

    舍棄今生的真正含義是舍棄得、失、毀、譽、稱、譏、苦、樂這世間八法。不希求安逸富足、被贊美、被關注,不懼怕磨難挫折、被詆毀、被忽視。寵辱不驚,安貧樂道。自古以來講個人修養必定提到這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業力與輪回(三)

    六、業的自性: 佛法中所講的‘緣起性空’是最講究的法。這句話之意是:一切法都是眾因緣在生滅,它的本性不可得,起行本空,沒有自性,不是永恒存在,是無償的,這是萬法的實相,就是空相。這…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三) (九)三性:這里說八識在善惡無記三性之中各屬于何性,先說善等三性的意義:(1)善性:若法能為此世他世順益的,是名為善。即招感可愛果的性,如受持五戒十善等,今世順益,后…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日常生活修行(三)

    三、一舉兩得之殊勝法門 很多人在聞思,也聽了《入行論》、《大圓滿前行?普賢上師言教》以及《大圓滿心性休息》等很多非常殊勝的論典,大家都很虔誠,也在根據自己的能力盡量地斷惡行善,精進…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食存五觀

    在佛門中,學道者吃飯時,要觀想: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面對供養,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維艱,來處不易。智度論云:此食墾植收獲,舂磨淘汰,炊煮及成,工用甚多。量彼來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初學佛者要學習佛法,首先就得認識三寶、四圣諦及十二因緣。根據經典的記載,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時,就是觀這十二因緣。十二因緣說明有情流轉生死的前因后…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八) 關于十六心中分為見道和修道,與道類智為什么不是見道攝?及前七智是忍可諦理以后之智,既是已見今見,為什么也是見道攝?今抄錄《俱舍論頌疏》文解釋如下:‘論云:此十六心,皆見諦…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日常生活修行(八)

    (十三)吐痰 吐口水、吐痰的時候,念誦咒語:嗡阿西啊哈日唄梭哈。這樣痰液、口水也可以變成餓鬼道眾生的食物。對餓鬼道眾生來說,要得到這樣的東西都很不容易。 就像一個餓鬼給哲達日阿阇黎…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懷讓禪常識問答20題

    11、修什么法門,最易明心見性? 答:法無定法,法法皆可入道,門門都是般若。當參禪到心行處滅,靈其獨耀時,不是這個是什么?當持名到能所雙忘,無住無染時,不是這個是什么?當修密到寂然…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八) 五、三科名次 (一)五蘊次第 五蘊中以色蘊為首,識蘊為末,這樣的次第,在建立上是有確定意義的。如《俱舍論》界品頌說:‘隨粗染器等,界別次第立?!@半個頌文顯示五蘊的次…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启东市| 牙克石市| 乃东县| 三门县| 新龙县| 大田县| 三穗县| 张掖市| 周口市| 田林县| 廉江市| 栖霞市| 枣强县| 蕲春县| 偃师市| 延寿县| 嘉黎县| 依安县| 游戏| 沅陵县| 西乌珠穆沁旗| 习水县| 佛教| 高淳县| 浦东新区| 封开县| 绥宁县| 安岳县| 分宜县| 德兴市| 沅陵县| 额尔古纳市| 淮南市| 乌鲁木齐市| 仙居县| 渑池县| 昭平县| 易门县| 中西区| 洮南市| 怀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