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日常生活修行(三)

三、一舉兩得之殊勝法門

很多人在聞思,也聽了《入行論》、《大圓滿前行?普賢上師言教》以及《大圓滿心性休息》等很多非常殊勝的論典,大家都很虔誠,也在根據自己的能力盡量地斷惡行善,精進聞思修,可在將佛法落實到行為方面,還是有不足的地方。

雖然通過聞思,可以建立起新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可以想明白很多問題,哪怕沒有修,但與其他完全不學佛的人比起來,觀點還是完全不一樣。但聞思的功效也僅止于此,真正的落實,還是要靠修行。

不過,對大多數佛教徒來說,專職修行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比較虔誠的修行人,每天嚴格地修持佛法的時間一般也不會超過三四個小時,剩下的二十幾個小時,都會被世間瑣事所困。如果不能將佛法融入到生活中,我們的絕大部分時間就會浪費掉。反之,如果能將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為正法所攝持,將會有很多益處:第一,不會造業;第二,生活會更有意義;第三,會更加開心、幸福與充實,生活質量也會逐步提高。

我們曾經專文探討過《如何將病苦轉為道用》,與《如何面對幸福和痛苦》(也即《修行與生活》見《慧燈之光》),這些都是佛法融入生活的方法。在這篇文章中,將介紹如何把包括吃住行臥等等在內的所有行為都轉為道用。

行為是什么?就是日常生活當中包括吃、住、行、臥在內的一切活動,無論思想的活動還是身體的運動,都叫做行為。

通過發愿,而把一切庸俗、平凡且與菩薩道毫不相關的行為轉為菩薩道,就是行為轉為道用。

如果懂得如何把行為轉為道用,平時也能落實到生活上,則可以在工作、生活的同時,積累很大的資糧,這不需要另外花費時間,在做其他工作的同時,就可以起到一石二鳥之功,所以很重要也很有意義。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8日 下午6:54
下一篇 2024年5月28日 下午6:55

相關推薦

  • 懷讓禪常識問答20題

    中立史載:北宋的王安石曾問張方平:孔子去世后百年,出現了孟子,從此以后再沒有像他們這樣的圣賢出世,原因何在呢?方平答道:“不僅有,而且還遠遠地超過了孔子。”王急問是何人,方平說:“…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業力與輪回(三)

    六、業的自性: 佛法中所講的‘緣起性空’是最講究的法。這句話之意是:一切法都是眾因緣在生滅,它的本性不可得,起行本空,沒有自性,不是永恒存在,是無償的,這是萬法的實相,就是空相。這…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見表一) 第六相‘如實了知默說大說’,指聲聞乘不了義教名默說;大乘教中了義宣說,是名大說。‘能得先來所未得忍’,指勝解行位菩薩所得的下中上忍,前時未得,創初獲得,故名先來所未得忍…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觀世音菩薩(六)

    《六》觀世音菩薩的法門 觀音法門很多,大致分為顯密二門。密法多用觀想,必須身口意三業齊修,修學者必須師師傳承,師弟親授,修行時必須供養、作觀等儀軌壇場,而且不是短時能夠成辦。顯法則…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在家居士如何學佛?

    在家居士 如何學佛? ? 走過許多道場,參加多場法會,聽過不少開示,你是否會有種感覺:這樣的行程要走到什麼時候? ? 曾經聽過道友問:超渡法會要參加到什麼時候?這樣的疑問普遍存在佛…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五) 問:為什么依根境建立處,而不依六識立處呢?《對法述記》以兩義解答,第一義以界處相待義作解釋,即能持各界,根境能持六識,六識亦能持自己的自體,根境識各有能持義,故界立十…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法知識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一句是說,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與空性——第八識如來藏的關系,也是如此。如,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通通不異空性如來藏…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六、與三學相攝:十波羅蜜多與戒定慧三學互相攝持者,如《成唯識論》卷九說:‘戒學有三:一、律儀戒,謂正遠離所應離法。二、攝善法戒,謂正修證應修證法。三、饒益有情戒,謂正利樂一切有情。…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日常生活修行(四)

    四、具體方法 在《入行論廣釋》與《華嚴經》中,也專門講了很多行為轉為道用的方法,大家也可以參考。 此處介紹的行為轉為道用法門,既有顯宗的方法,也有密宗的方法,故而稱為顯密雙運的行為…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出離不看表象,只看內心

    舍棄今生的真正含義是舍棄得、失、毀、譽、稱、譏、苦、樂這世間八法。不希求安逸富足、被贊美、被關注,不懼怕磨難挫折、被詆毀、被忽視。寵辱不驚,安貧樂道。自古以來講個人修養必定提到這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社县| 徐州市| 安庆市| 莆田市| 嘉荫县| 株洲市| 吴旗县| 凭祥市| 陕西省| 贡山| 温泉县| 息烽县| 赣榆县| 奉节县| 景德镇市| 清新县| 柯坪县| 仙桃市| 拉萨市| 吉安县| 五常市| 凤翔县| 贵定县| 松江区| 禹州市| 武陟县| 广宗县| 临夏县| 金堂县| 五家渠市| 琼海市| 泰来县| 云南省| 嘉鱼县| 阿城市| 枣强县| 同心县| 聊城市| 收藏| 阿坝县| 和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