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基本知識

八、修習:修習差別,略有五種:(一)依止任持修,(二)依止作意修,(三)依止意樂修,(四)依止方便修,(五)依止自在修。

(一)依止任持修,依止是依仗義,任持是不散義,即依仗五種法而修習六度。由種姓力等四種能攝持六度不散不沒,故名依止任持修。此有四種,如《對法論》卷十二說:‘依止任持修復有四種:一、依止因修,謂由種姓力,于波羅蜜多修習正行。二、依止報修,謂由勝自體力,于波羅蜜多修習正行。二、依止愿修,謂由本愿力,于波羅蜜多修習正行。四、依止簡擇力修,謂由慧力,于波羅蜜多修習正行。’

(二)依止作意修,如前論說:‘依止作意修亦有四種:一、依止勝解作意修,謂于一切波羅蜜多相應經教,起增上勝解。二、依止愛味作意修,謂于已得波羅蜜多,見勝功德,起深愛味。三、依止隨喜作意修,謂于一切世界一切有情所行施等,深生隨喜。四、依止喜樂作意修,謂于自他當來勝品波羅蜜多,深生愿樂。’

(三)依止意樂修,如前論說,有六種意樂:一、無厭意樂,二、廣大意樂,三、歡喜意樂,因、恩德意樂,五、無染意樂。諸菩薩以恒河沙界滿中七寶和以恒河沙等身命,于剎那頃,或經恒河沙等大劫布施一有情乃至一切有情,皆令彼于菩提速成;修行這樣差別施時,菩薩意樂猶不滿足,是名無厭意樂。又諸菩薩修行施時,展轉相續(xù)無一剎那有退有斷,乃至證得無上菩提都是如此,是名廣大意樂。又諸菩薩修行施時,于施所攝諸有情所生大歡喜,是名歡喜意樂。又諸菩薩修行布施時,觀察布施所攝一切有情,于我己身有大恩德,不見己身于彼有恩,由彼一切有情助我證得無上大菩提故,是名恩德意樂。又諸菩薩修行施時,雖于無量諸有情所興大施福,而不希求報恩和當來異熟果,是名無染意樂。又諸菩薩修行施時,所得異熟施諸有情,不自為己;又以此福,共諸有情回向無上菩提,是名好善意樂。菩薩修行布施波羅蜜多時具此六種意樂,修行余度也是這樣,準此例知。

(四)依止方便修如前論說,復有三種,即由無分別觀察三輪皆清凈故,由此方便,一切作意所修諸行速得成滿。觀三輪清凈如《八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百二十九說:‘菩薩摩訶薩以無所得為方便,具行六種波羅蜜多:行布施時,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施及施物;行凈戒時,不得凈戒,不得惡戒,不得持凈戒者;行安忍時,不得安忍,不得忿恚,不得行安忍者;行精進時,不得精進,不得懈怠,不得行精進者;行靜慮時,不得靜慮,不得散亂,不得行靜慮者;行般若時,不得般若,不得惡慧,不得行般若者。’這就是說,能行所行及彼行修,皆無我無人,亦無色聲香味觸法,無住生心,則三輪皆清凈了。

(五)依止自在修,如前論說,亦有三種:一、身自在,即諸如來的自性身和受用身。二、行自在,即諸如來的變身,由此能示現(xiàn)一切有情和一切種同法行故。三、說自在,即能宣六波羅蜜多一切差別義,無有滯礙。諸菩薩緣求依止此三種自在故修行六波羅蜜多,故名依止自在修。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19
下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20

相關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四) 二、十二處 十二處:即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眼、耳、鼻、舌、耳、意為六根處,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境處。眼等五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法知識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一句是說,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與空性——第八識如來藏的關系,也是如此。如,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通通不異空性如來藏…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觀世音菩薩(六)

    《六》觀世音菩薩的法門 觀音法門很多,大致分為顯密二門。密法多用觀想,必須身口意三業(yè)齊修,修學者必須師師傳承,師弟親授,修行時必須供養(yǎng)、作觀等儀軌壇場,而且不是短時能夠成辦。顯法則…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八) 關于十六心中分為見道和修道,與道類智為什么不是見道攝?及前七智是忍可諦理以后之智,既是已見今見,為什么也是見道攝?今抄錄《俱舍論頌疏》文解釋如下:‘論云:此十六心,皆見諦…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法知識

    關于小乘與大乘: 乘,車之義。小乘即小車,只能自坐或乘坐少數(shù)人;大乘即大車,可以乘坐很多人。小乘指聲聞乘和緣覺乘,大乘指菩薩乘和佛乘。 小乘:只能乘坐少數(shù)人的小車之義,只是自度,不…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關乎解脫: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jié)(三)

    第三、要重視四十九天的佛事,一定要盡力為亡人安排。   藏地的四十九天佛事主要念密宗的《聞解脫經》,漢地不一定有這樣的條件,但也可以念顯宗的《金剛經》、《阿彌陀經》或者阿…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阿賴耶識是什么意思

    「阿賴耶識」是印度的語言,中文的意義就是「我」的意思。人有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前七識都有死亡、毀壞的時候,只有第八阿賴耶識的「我」,是吾人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六度(下)

    出世間禪定、就是羅漢、辟支佛、菩薩三乘圣人所修所得的禪定。阿羅漢、辟支佛、二乘人得證滅受想定,受想已經滅了,第六意識已不起作用。這種定力能斷除三界之內的見思二種煩惱,能破除我執(zhí),沒…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懷讓禪常識問答20題

    中立史載:北宋的王安石曾問張方平:孔子去世后百年,出現(xiàn)了孟子,從此以后再沒有像他們這樣的圣賢出世,原因何在呢?方平答道:“不僅有,而且還遠遠地超過了孔子。”王急問是何人,方平說:“…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什么是出離心(四)

    有一次,我有個弟子,她說:“師父,我想出家。”我就問她:“為什么?”她說:“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意思,今天終算明白,我想離開這個城市和家,去寺院過生活。”我就說:“你去寺院吃什么?…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7日

發(fā)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最近文章

推薦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江县| 宁乡县| 桑植县| 鹤岗市| 吉木萨尔县| 芦溪县| 朝阳区| 额济纳旗| 汝州市| 普安县| 保亭| 扶余县| 巢湖市| 林芝县| 长沙县| 绍兴市| 新平| 株洲市| 长宁县| 通化市| 丹棱县| 芒康县| 齐河县| 三穗县| 康乐县| 吐鲁番市| 高雄县| 高碑店市| 伊金霍洛旗| 乌拉特中旗| 岐山县| 皋兰县| 宁津县| 沙河市| 沂南县| 沁水县| 安义县| 富锦市| 安多县| 满洲里市| 江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