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懷讓禪常識問答20題

11、修什么法門,最易明心見性?

答:法無定法,法法皆可入道,門門都是般若。當參禪到心行處滅,靈其獨耀時,不是這個是什么?當持名到能所雙忘,無住無染時,不是這個是什么?當修密到寂然不動,見聞了了時,不是這個是什么?話雖如此,離心意識,直指本心,簡便、迅速,畢竟莫過于懷讓禪了。

12、聽說參禪方法有所謂“參話禪”和“直指禪”,二者有何區別?

答:所謂“參話禪”是參一句無義味話頭要求發起疑情,而不能從語句上去分別、理解。參到行不知行,坐不知坐,猛著精彩,截斷學人意識,引發本地風光。但參活頭是后來的事,宋時杭州徑山的大慧禪師竭力提倡。當初都是用直指的方法。當二祖慧可“覓心了不可得”時,初祖便謂“與汝安心竟”。三祖僧璨因身纏風急,要求懺罪。當他悟“覓罪了不可得”時,二祖便說“與汝懺罪竟”。同樣,當四祖道信要求三祖給予解脫法門時,三祖問“誰縛汝”,說“無人縛”,“何要求解脫法門乎?”四祖便于言下大悟。這些公案干凈痛快,發人深省!六祖惠能大師開門見山,直指無住心態。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也言下大悟。這所謂“與么時”,即不思善惡時,也即歷歷孤明時。七祖懷讓更是直接明朗,問馬祖道一“打車還是打牛?”……實際上,人們正當善惡不思——前念已滅,后念未生時,只要拈取這剎那顯現的空靈心體,無不恍然大悟。

13、有人說:“時代不同了,懷讓禪離我們太遙遠了,與現實生活沒有必然聯系”,對嗎?

答:學禪的要領,在證到“萬古常新”的真理,真理是無可改革的。但由于時代不同,在某些方式、方法上,可因時制宜,作一些改變,以利于饒益眾生。譬如對終日忙碌,無有閑暇的眾生,可以在心里默念綠度母心咒(嗡達咧,度達咧,度咧娑哈)或六字大明咒(嗡嗎呢叭彌吽)或金剛薩埵心咒(嗡唄麻斑札吽)等等,都有受用!

14、什么叫凈念相繼?

答:起初是“六字洪名”或綠度母心咒或金剛薩埵心咒或六字大明咒作為“凈念”,念念相繼;隨著持名功夫的深入,便能使自性清凈心態相繼現前,無念而念,念而無念。定慧圓明,寂照同時了。

15、什么叫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答:當念以上心咒或圣號時,不可有別想,無別想便是“無念”;當念心咒時,須了了分明,了了分明便是“正念”。這樣久久念去,便入“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之境界。

16、為何說一句圣號或心咒便是“無上深妙禪”?

答:一句心咒或圣號,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聲相依,久久功能,念到妄想脫落,自然寂照現前。這就是所謂“暗合道妙,巧入無生”。所以說“是名無上深妙禪”。

17、“狂心不歇,歇即菩提”,怎么理解?

答:一切眾生由于受貪、嗔、癡等煩惱驅使,以致狂亡心識,紛馳不停。如能歇下狂心,那么菩提妙心當下現前。

18、什么叫“了生死”?怎樣“了生死”?

答:生死是虛妄識心之流轉,如果能息下一切無明妄心,生死本不可得。但我們凡夫無始以來,污染很深,只有老實依教奉行,依法修練,自能逐步解脫一切系縛,體證本具的常住真心,了脫生死。

19、什么叫“三維空間”、“四維空間”、“多維空間”?

答:“維”是一種度量,幾何平面即二維;長、寬再加上高,便構成“三維空間”;在三維空間的坐標上,加上時間、空間互相聯系,就構成“四維空間”連續區。現在科學家已承認十一維空間。總之維數愈高,說明其境界愈不可思議。佛陀法身遍灑廣大虛空,維數必然是無限大。由于多維空間的學說,便減少了人們對佛教種種不可思議境界的懷疑。

20、什么叫正知正見?以什么為標準?

答:所謂正知正見,即遠離一切迷妄顛倒的邪知邪見。以轉迷為覺,了生脫死,離苦得樂,趨向菩提為目的,便是正知正見。以“三法印”為標準,便是正知正見。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14日 下午9:14
下一篇 2024年6月14日 下午9:15

相關推薦

  • 地藏經基本知識

    (4)聞法樂意 聽聞正法時,對于說法師和所說正法,有清凈正確的想念外,還必須澄清自己的心念,發起純正的聞法、意樂,即應該以無雜染心,無散亂心,去聽聞正法。 如《瑜伽師地論》三十八卷…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印光大師談《禪與凈土》

     印光大師談《禪與凈土》   佛教大綱,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禪、密、凈”是。“律”佛法根本,嚴持凈戒,以期三業清凈,一性圓明,五蘊皆空、諸苦皆渡;“教”乃依教修規,離指見…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關乎解脫: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四)

    49天不間斷做善事   所以,大家不要殺生祭祀亡人。如果有些人真的愛去世的親人,也很想幫助他們,那千萬不要為他們造惡業,應該為他們多做善事,最好在四十九天內,每天不間斷地…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食存五觀

    在佛門中,學道者吃飯時,要觀想: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面對供養,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維艱,來處不易。智度論云:此食墾植收獲,舂磨淘汰,炊煮及成,工用甚多。量彼來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日常生活修行(四)

    四、具體方法 在《入行論廣釋》與《華嚴經》中,也專門講了很多行為轉為道用的方法,大家也可以參考。 此處介紹的行為轉為道用法門,既有顯宗的方法,也有密宗的方法,故而稱為顯密雙運的行為…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見表一) 第六相‘如實了知默說大說’,指聲聞乘不了義教名默說;大乘教中了義宣說,是名大說。‘能得先來所未得忍’,指勝解行位菩薩所得的下中上忍,前時未得,創初獲得,故名先來所未得忍…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五) 《瑜伽論》攝決擇分所舉的十八依因,是依大種六位差別而說,即一凈不凈位、二堅不堅位、三慢暖位、四和合位、五不平等位、六平等位。隨其所應建立前觸,不增不減。 第十一、法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讀日杲禪師《語錄》

    讀日杲禪師《語錄》   民國·李鼎昌世衰教微,風俗頹敗,道德仁義之士,云散風流;機械變詐之習,日新月異。既無宣圣①之周流行道,又無閩洛②之倡明絕學。以故社會中蚩蚩者流,如泛舟于汪洋…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佛法知識

    關于潛意識:心理學上的潛意識,概念并不十分確定。大約是指第六識的一部分和第七識的一部分。潛意識也叫深層意識,大致是指被業力推動,不由自主而顯示出來的非清醒意識所能理解的、超出常理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十一) (2)自類相應: 1、貪:貪與嗔、疑兩法,定不俱起,所愛的境和所憎恚的境,必不相同故。兩法的行相亦別,故不相應。為什么不與疑俱起呢?因為所愛境,必是于境已得決定;疑是于…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德镇市| 北安市| 漠河县| 宣城市| 文水县| 会昌县| 历史| 资兴市| 调兵山市| 禹城市| 惠安县| 新闻| 新宁县| 临西县| 察隅县| 德安县| 屯留县| 南皮县| 鄱阳县| 阜南县| 阿瓦提县| 农安县| 绩溪县| 新乡县| 通江县| 邹城市| 漠河县| 乌兰浩特市| 孟连| 临猗县| 朝阳市| 沐川县| 荣昌县| 岱山县| 海林市| 浦江县| 陵水| 虎林市| 休宁县| 林口县| 阳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