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印光大師談《禪與凈土》

 印光大師談《禪與凈土》

  佛教大綱,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禪、密、凈”是。“律”佛法根本,嚴持凈戒,以期三業清凈,一性圓明,五蘊皆空、諸苦皆渡;“教”乃依教修規,離指見月,徹悟,當人本具佛性,見性成佛。然此但指其見自性天真之佛,為成佛,非以既成證菩提道之佛也;“密”以三密加持,轉識成智,名為即身成佛,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為成佛,非成福慧圓滿之佛也。此三宗,均可攝之于“禪”,以其氣分相同故。以是佛法修特之要,實僅“禪、凈”二門。“禪”則專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能得其實益;“凈”則兼仗佛力,凡具真信愿行者,皆可帶業往生。其間難易,相去天淵。故宋初永明延壽禪師以古佛身,示生世間,徹悟一心,圓修萬行,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別峰,行道念佛。深恐后世學者不明宗要,特作一四料簡偈,俾知所趨。其偈曰:

“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世作佛祖。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它去。無禪無凈土,鐵床并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固人依怙。”

此八十字,乃如來一代時教之綱要,學者即生了脫之玄謨。學者需詳之何者為禪,何者為凈土??何者為有禪,何者為有凈土。禪與凈土,乃約理、約教而言。有禪有凈土,乃約機、約修而論。理教則二法了無異致;機修則二法大相懸殊。語雖相似,意大不同,極需注意,方不負永明之一片婆心也。何謂禪?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門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宗門語不說破,令人參而自得,故其言如此。實即無能無所,即寂即照之離念靈知,純真心體也(離念靈慮,而知者了無念,洞悉前境也)。凈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惟心凈土,自性彌陀而言;有禪者,即參究力極,念寂情亡,徹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明心見性也。有凈土者,即實行發菩提心,生信發愿,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之事也。倘參禪未悟,或悟而未徹,皆不得名為有禪。倘念佛偏執惟心,而無信愿,或有信愿,而不親切,皆不得名為有凈土。至于雖修凈土,心念塵勞,或求人天福報,或求來生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宏揚佛法,教化眾生者,皆不得名為修凈土人,以其不肯依佛法凈土經教,妄以溥通教義為準,則來生能不迷?而了脫者,萬難一二。被福所迷,從迷入迷者,實繁有徒矣。果能深悉此義,方是修凈土人。不知真旨者,每謂參禪便為有禪,念佛便為有凈土,自誤誤人,害豈有極,此已說明禪凈有無。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14日 下午9:23
下一篇 2024年6月14日 下午9:24

相關推薦

  • 日常修行生活(七)

    (十二)吃飯 1、上等的方法 吃飯轉為道用的最佳方法,是把所有的食品當作會供品,自己的身體本來就是佛的壇城。安住在這種境界中,以清凈的食物供養清凈的佛的壇城,同時念一個簡單的會供儀…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印光法師《太上感應篇直講序》

    印光法師《太上感應篇直講序》   人性本善,由對境涉緣,不加檢察,遂致起諸執著、好惡,種種情見,以埋沒本性者,比比皆是;由是古之圣人各垂言教,冀人依行,以復其初。其語言雖多,總不出…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放生物命要注意哪些

    放生是門學問,初發心放生人士,可委托有經驗的,放生前輩指導,并參加其放生活動,從中學取經驗,漸漸地自己便可,隨緣隨力放生,自利利他并廣為提倡。在此!放生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放…

    2024年10月28日
  • 三法印(三)

    三、涅槃寂靜: 涅槃是梵文(Nirvana)的音譯,翻譯成為中文稱為圓寂。‘圓’既是圓滿;‘寂’既是寂靜。我們通常會看到 文上寫某某出家人圓寂了,此意既是表示某某出家人涅槃了,這是…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三)皈依者應具的認識和意志 《瑜伽師地論》六十四卷說:‘齊四緣故,說能皈依:一、知功德故。二、知差別故。三、自誓愿故。四、更不說有余大師故。’這里正確地說明了能皈依的人,對于所皈…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三皈五戒(三)

    (三)、佛陀制定五戒的原因: 五戒本來是做人的根本,不論佛陀制定與否,五戒中的殺、盜、淫、妄這四條戒,是人都會知道它是罪惡的,既是在沒有佛法的地方也會有人懂得要守持五戒。佛說有一種…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四) 二、十二處 十二處:即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眼、耳、鼻、舌、耳、意為六根處,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境處。眼等五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十)界系:在八個識中,鼻舌兩識,唯在欲界所系,不通上界;因為鼻舌二識,以香味為所緣境,唯欲界中有段食有香味,初禪以上,已離段食,無復香味,二識缺境無用,故唯在欲界中有。眼耳身三識…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三) (九)三性:這里說八識在善惡無記三性之中各屬于何性,先說善等三性的意義:(1)善性:若法能為此世他世順益的,是名為善。即招感可愛果的性,如受持五戒十善等,今世順益,后…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五) 問:為什么依根境建立處,而不依六識立處呢?《對法述記》以兩義解答,第一義以界處相待義作解釋,即能持各界,根境能持六識,六識亦能持自己的自體,根境識各有能持義,故界立十…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市| 滦平县| 突泉县| 天水市| 册亨县| 延寿县| 永嘉县| 黎城县| 莱芜市| 辉南县| 鲁甸县| 铁岭市| 黄浦区| 游戏| 驻马店市| 翼城县| 屯昌县| 余庆县| 尼木县| 冀州市| 新郑市| 随州市| 逊克县| 浮山县| 虎林市| 岫岩| 那曲县| 宁陵县| 南京市| 辽中县| 阳原县| 横山县| 九江县| 沙雅县| 方城县| 黄龙县| 泽普县| 榆林市| 辰溪县| 宜黄县|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