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法知識

關于潛意識:心理學上的潛意識,概念并不十分確定。大約是指第六識的一部分和第七識的一部分。潛意識也叫深層意識,大致是指被業力推動,不由自主而顯示出來的非清醒意識所能理解的、超出常理的意識,如某些直覺等。這基本還屬于第六意識的范圍。有一種叫集體潛意識,有共業的眾生在某種特定條件下具有的共同認知,其有意識的成分,也有第七識俱生我執的成分。那些不由自主的、自動進行的、一般情況下無法用意識控制的行為,如維持生命所必需的、身體內部的一系列生理活動,都是七、八兩識直接完成的。而大量的無記業、習慣性行為,如吃喝拉撒睡等,基本靠七、八兩個識運作完成的,當然也要有前六識參與,必要時也可以用意識控制。

佛法說的意識,有四種狀態:

1、散亂意識,就是一般人通常的意識狀態。

2、定中意識,是修禪定的人,在禪定中的意識狀態。

3、夢中意識,是人在夢中的意識狀態。

4、病中意識,是精神病患者在發病時的意識狀態。

其實還有兩種不同的狀態,一是被施行催眠的意識狀態,一是吸食迷幻藥物以后的意識狀態。施行催眠由于被人引導,進入一種非睡非醒的狀態。吸食迷幻藥以后,則有點類似于某些夢中意識或某些病中意識的狀態。

度一切苦厄:就是讓我們現前照見五蘊皆空而證得解脫果。因為照見五蘊皆空時,我見(也叫身見)就斷了;繼續深觀而不中止的話,我執也會跟著斷,我見我執都斷了,就是有余涅盤,成慧解脫阿羅漢。在小乘,最后進入無余涅盤,永斷分段生死,不再回到三界六道中來,也可以說“度一切苦厄”了。但在大乘,更深的意思是究竟涅盤,還要永斷變異生死,才是究竟的“度一切苦厄”。

慧解脫阿羅漢:已斷我見我執,但還沒有具足四禪八定,不能立即隨自意取證滅盡定,不能提前隨時取證無余涅盤,只能等到壽盡而舍報的時候或舍報以后在中陰階段取證無余涅盤,這樣的阿羅漢,就叫慧解脫阿羅漢。解脫不堅固的慧解脫阿羅漢,即使不能取證“現般涅盤”(臨命終時入涅盤),至少也可以取證“中般涅盤”(中陰身時入涅盤)。

度:是遠離、超越、斷除的意思。

苦厄:苦是痛苦,身心的逼迫感、煎熬感;厄是災難、危險。

一切苦厄:包括成佛以前身心所感受到的全部苦難。不但有世俗諦苦,如苦苦、壞苦,還有勝義諦苦,屬于圣人無漏智的證境,如行苦。

為什么可以度一切苦厄呢?因為沒有自我,就沒有我的苦。沒有自我,誰輪回呢?所以佛教救人的方法極其徹底,將一切苦難連根拔除。那就是先證得無我。無我不是靠修行得到的,無我是真理,是事實。本來就無我,從來就沒有自我,自我及其一切與自我有關的稱嘰、毀譽、榮辱、苦樂、憂喜等等都只是由于眾生不懂無我真理而起的妄知、妄覺、妄受。所以證得無我的真理,不僅可以救自己,也可以救別人。所有的苦都消滅了,就成佛了。佛地成就了四種功德,叫作“常、樂、我、凈”。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3
下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4

相關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七) 丙、想蘊 想是取像為性,能生起種種的言說為用。我們內心緣慮境界的時候,最初一剎那,并沒有形相的感覺,由這想心所生起,才勾畫出種種的相狀: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佛法知識

    關于小乘與大乘: 乘,車之義。小乘即小車,只能自坐或乘坐少數人;大乘即大車,可以乘坐很多人。小乘指聲聞乘和緣覺乘,大乘指菩薩乘和佛乘。 小乘:只能乘坐少數人的小車之義,只是自度,不…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日常生活中修行(一)

    一、何謂佛法融入生活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經常做義工,捐贈財物、獻血、捐獻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導的種種行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當中的具體體現。雖然我們不能斷然否定這也是佛法融入…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什么是‘佛法’?

    佛學中所謂的‘法’,并不是人們所理解的什么法規法令的那個意思中的‘法’,在佛學的義理中,‘法’是泛指一切的事和理,及其產生、消亡的內在外在之原由。那么,從這 個角度講,世法范疇中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 出離不看表象,只看內心

    舍棄今生的真正含義是舍棄得、失、毀、譽、稱、譏、苦、樂這世間八法。不希求安逸富足、被贊美、被關注,不懼怕磨難挫折、被詆毀、被忽視。寵辱不驚,安貧樂道。自古以來講個人修養必定提到這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四禪八定(二)

    (1)、初禪: 一個人進入欲界未到地定后,繼續修出離欲界心;如果他的定力越來越深,原本靜下來的身體,慢慢地會感覺到又再動起來。這種動觸有八種不同的感覺,即冷、暖、動、癢、澀、滑、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六度(下)

    出世間禪定、就是羅漢、辟支佛、菩薩三乘圣人所修所得的禪定。阿羅漢、辟支佛、二乘人得證滅受想定,受想已經滅了,第六意識已不起作用。這種定力能斷除三界之內的見思二種煩惱,能破除我執,沒…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丁、所皈依的正體 上面已經說真正的皈依處,唯有佛法僧三寶。這里應該指明所皈依的主體,使我們明確的了解正所皈依的三寶體勝。在大小乘的經論中,說到所皈依三寶的主體時,都說皈依佛寶,是皈…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七) (2)八識分別。別境五所,與因位第八識,全不相應:以第八任運緣境,故無有欲;行相盲昧,故無勝解;恒緣任運現境,故無有念;任運剎那別緣,故無有定;行相微昧,故無簡擇。若在果…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五蘊

      一、五蘊: 我們念佛經時,經常聽到五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謂‘蘊’譯自(Skanbha…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州市| 中江县| 逊克县| 全南县| 澄迈县| 清水县| 长岭县| 怀宁县| 广宁县| 黄龙县| 十堰市| 宜黄县| 榕江县| 高台县| 铁力市| 叙永县| 曲麻莱县| 林芝县| 上饶县| 连江县| 宽甸| 嵊州市| 石首市| 田阳县| 筠连县| 嘉义县| 大同县| 马山县| 新密市| 庆元县| 北流市| 扎赉特旗| 邢台市| 利津县| 东光县| 台安县| 双江| 顺义区| 五台县| 拜城县| 根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