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基本知識

丙、真正的皈依處

真正的皈依處,唯有三種,即佛、法、僧。《瑜伽師地論》六十四卷說:‘問:皈依有幾種?……答:皈依有三種,謂佛法僧。四緣故,有爾所皈依:一由如來性極調善故,二于一切種所調能調善方便故,三具大悲故,四以一切財而興供養未將為喜,要以正行而供養乃生歡喜;由如是故,彼所立法,彼弟子眾,皆可皈依。’

第一義是說如來證得四無所畏——一、一切智無所畏,二、漏盡無所畏,三、說障道無所畏,四、說盡苦道無所畏。惑業生死俱盡,一切漏盡安穩,故性極調善,是可皈依處。否則,自未解脫,有生死怖畏,我們縱皈依他,亦不能從生死畏中得其救護。

又如來具有三念住,攝受所化眾時,于三種徒眾的行為差別中,住最殊勝的舍念,不起愛心,不起恚心,不起染心。就是說正法時,一類弟子,恭敬屬耳,心住于教,精進修行,如來于彼,無悅無喜,心不踴躍,但住勝舍。一類弟子,于如來說正法時,不生恭敬,乃至不精進修行,如來于彼,不生憎恚,不生不忍,非不保住,但住勝舍。一類弟子,于如來說正法時,亦生恭故,亦不恭敬,乃至亦精進修行,亦不精進修行,如來于彼,其心無二,即不喜悅,亦不憎恚,但住勝舍。如來已永盡煩惱習氣,無愛恚癡等煩惱現行,故于三類徒眾能遍住妙舍,是性極調善的調御師,故是真正的皈依處。

第二義是說如來于所化度的一切不同根器的眾生,具足善巧方便,若無契機說法應病與藥的方便,縱然皈依他,亦不能給予皈依者的所愿所求。如來于一切所調伏的有情界和能調伏的方便,皆具無量善巧。如所調伏界中,有具縛、不具縛的差別;有鈍根、中根、利根的差別;有剎帝利、婆羅門等的差別;有貪行、嗔行、癡行、慢行、尋思行的差別,乃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想、非非想等無量差別的有情,如來皆能善巧了知,各予應病與藥,的能調伏的善巧方便而調伏之。故《維摩經佛國品》說如來‘為大醫王,善療眾病,應病與藥,令得服行。’廣如《瑜伽師地論》四十六卷所說應知。

這里引《顯揚圣教論》卷三文如下:‘四、所調伏無量作意。謂諸菩薩,乃至思惟十方無量世界,所化有情,種種行、種種性,或聲聞種性、或獨覺種性、或如來種性。諸如是等,所調種性,既思惟已,如實了知所調伏者,此軟根、此中根、此利根,此下劣勝解、此廣大勝解,此貪行貪阿世耶,此嗔行嗔阿世耶,此癡行癡阿世耶,此等分行等分阿世耶,此升進阿世耶,此不升進阿世耶,此微薄塵垢賢善阿世耶,此增盛隨眠,此微薄隨眠,此極細隨眠,此羸損隨眠,此不羸損隨眠,此全隨眠,此不全隨眠,此廣說方解,此略聞即解,此擯遣所調伏,此攝受所調伏,此軟所調伏,此粗所調伏,此粗軟俱調伏,此應舍置,方乃調伏。如是等處,如實了知。五、調伏方便無量作意。謂諸善薩乃至思惟十方無量世界所化有情,調伏方便。既思惟已,如實了知此因說秘密之法,方能調伏;此因顯了之法,方能調伏;此因攝受方便,此因折伏方便,此轉方便,此隨轉方便,此應隨順,此應違逆;此因不同分阿世耶;此應作恩報恩,此應示威奮威;此因清凈,此因示現奇特神變,此因示現奇特記別,此因示現奇特教誡,此因示現種種威勢,此因善誘種種教授,此因粗相,此因軟相,此因粗軟俱相,此因舍置,此因略說法要,能令調伏;此因廣演法要,方令調伏。如是等方便,如實了知。’

第三是說如來具足大悲,所以對于一切有情能無偏黨地平等攝持化度。如《寶云經》卷六說:‘佛言:如來大慈,等與一切眾生樂,若于一眾生起慈悲時,乃至十方眾生亦復如是。遍一切眾生界,亦滿虛空界,無能遍知如來甚深境界邊際。如來有大悲心,不與聲聞辟支佛共,如來于一眾生起于悲心,乃至一切眾生亦復如是,為作利益。如來大悲無有邊際,非諸二乘所能究竟。’又《寶雨經》卷五說如來成就三十二種大悲,能于十方無量無邊一切世界諸有情中,為作利益,如彼廣說應知。又由四種因緣悲名大悲,如《瑜伽師地論》四十四卷廣說應知。

第四是說如來以大悲利樂有情,為令有情究竟離苦證得菩提為目的,故如來不以有情之財物供養為喜,必以正行供養為喜。正行供養即依教奉行,是十種供養中,最殊勝的供養。即皈依者,若能于少分時間內,于一諸行修無常想、苦想、空想、無我想,于涅槃修最勝想等,是名于如來所修正行供養。如是供養最為第一,最為無上。詳如下文三寶所勤修供養中說。反之,若希求皈依的人以財物供養為喜者,其欲貪未斷,定有偏私,則于送財物供養,或送豐厚財物供養者生大歡喜,為作利益,而棄舍雖修正行,但無財物供養的正行者了。故以財物供養為喜的人,不可皈依。

由于唯有如來具足上述四種功德,故唯有如來是真正的皈依處。由此道理,如來所說的教法,和奉行教法的弟子眾,也是最極清凈的,真正能夠利樂有情,令有情離苦得樂,俱可皈依,所以真正的皈依處唯有神法僧三寶。如《瑜伽師地論》說:‘由如是故,彼所立法,彼弟子眾,皆可皈依。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4日 下午8:07
下一篇 2024年5月14日 下午8:08

相關推薦

  • 地藏經基本知識

    (4)聞法樂意 聽聞正法時,對于說法師和所說正法,有清凈正確的想念外,還必須澄清自己的心念,發起純正的聞法、意樂,即應該以無雜染心,無散亂心,去聽聞正法。 如《瑜伽師地論》三十八卷…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讓修行融入生活中(三)

    我們對任何順逆均須保持清凈的洞見,視一切的相為圓滿清凈,勿使自心入于染污之中。我們必須以自身所處的地方,即為蓮師爭土銅色山的宮殿,而周圍的親戚朋友為勇父與空行,一切的音聲都為無休止…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4、修行差別:‘云何修行故,三寶差別?謂于佛寶,應修供養承事正行。于法寶所,應修瑜伽方便正行。于僧寶所,應修共受財法正行。’承事如前已解,供養當在下文供養中說。瑜伽是相應義,包括一…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法知識

    為什么有時好人不得好報?或好心不得好報? 首先、人們對好人、好心的概念很模糊。好人的最低標準,應該是受持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因為受持五戒是得人身的基本條…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什么出離心(一)

    出離心是佛法專用詞,佛經里講的出離心就是取出世間的妄念,遠離世間的煩腦之事,故被稱為出離心。可是多數佛教徒認為出離心就是遠離世間法、厭惡輪回之事、日月追求解脫之道。若是這樣理解也沒…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7日
  • 佛法知識

    關于潛意識:心理學上的潛意識,概念并不十分確定。大約是指第六識的一部分和第七識的一部分。潛意識也叫深層意識,大致是指被業力推動,不由自主而顯示出來的非清醒意識所能理解的、超出常理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關乎解脫: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二)

    在這里,我還要向大家強調幾個問題:   第一、在死亡到來之際,不能有太大的恐慌,否則會障礙解脫。漢地的一些法師說,要以平靜的心態迎接死亡,對死亡應作六種想:  …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教理 第一節 佛法僧三寶 佛法僧三寶,為學習佛法的人應該具有的根本認識,所以這里首先提出來解說。 一、世間最初有三寶 佛陀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以后,三七日間,唯自受用解脫的妙樂。自念…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佛法知識

    下面再看順觀十二因緣(十二有支): 1、無明緣行:由有如是無明故,緣于如是無明,而有六識心造作種種善、惡等有記業之行支。 2、行緣識:緣于行支之善惡業故,便有業種必須轉入來世報償,…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三、伏斷位次:滅現行名伏,除種子及習氣名斷。斷的意義,約能斷說,是除害義;約所斷說,是不續義;自類相生的種子后生的作用不相續,即是斷惑。過去未來的法無體,故無所斷;現在惑智俱起,亦…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海县| 改则县| 延边| 京山县| 咸丰县| 太仆寺旗| 汉中市| 桂林市| 周至县| 东兴市| 正镶白旗| 汉沽区| 临邑县| 桐乡市| 萨嘎县| 济南市| 普兰县| 长垣县| 锦州市| 五河县| 邵阳市| 新兴县| 湖南省| 稻城县| 凭祥市| 信宜市| 蕉岭县| 双桥区| 阿拉善左旗| 渑池县| 晋宁县| 利津县| 贵德县| 昌宁县| 旅游| 随州市| 额尔古纳市| 措美县| 阿拉善盟| 滨州市| 万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