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基本知識

三、伏斷位次:滅現行名伏,除種子及習氣名斷。斷的意義,約能斷說,是除害義;約所斷說,是不續義;自類相生的種子后生的作用不相續,即是斷惑。過去未來的法無體,故無所斷;現在惑智俱起,亦無所斷;但由教行因緣引起正見相應的能治心,此心生時,所治惑種即滅,智生惑滅同一剎那,猶如世間明生暗滅,斷惑義成。煩惱所知的分別二障,資糧位漸伏,加行位頓伏。少分伏名漸伏,猶有余故;全分伏名頓伏,更無余故。資糧位伏其粗者,由勝解力折伏;加行位伏其細者,由四尋思四如實觀制伏。因邪師邪教所引起的名粗,由自分別所引起的細。分別二障的種子與習氣,俱初地斷;即于真見道位中的無間道斷除種子,解脫道斷除習氣。

俱生煩惱障種,亦即修道所斷的煩惱障種,由于不障十地,和菩薩須留惑濟生,所以不除,但伏現行不起,直待將成佛時,金剛喻定現在前時一切頓斷。習氣則于十地間地地除之。總起來說,俱生煩惱的現行,地前漸伏,以道力微劣,失念的時候,煩惱現行尚得起故。初地以上,能頓伏盡,如同阿羅漢一樣,令永不現行。但菩薩為了化度眾生,在前七地中,由故意力,使煩惱種子暫生現行,雖暫現起,而不為過失。如《解深密經》說:‘是諸菩薩于初地中,定于一切諸法法界已善通達;由因此緣,菩薩要知方起煩惱,非為不知,是故說名無染污相。于自身中,不能生苦,故無過失。菩薩生起如是煩惱,于有情界能斷苦因,是故彼有無量功德。’但應該知道,故起煩惱的,是不怖煩惱的悲增菩薩。有怖煩惱的智增菩薩,則不起煩惱。到八地以上,道力勝故,純是無漏觀心相續生起,則無論是智增菩薩與悲增菩薩,煩惱都畢竟永不現行了。

俱生所知障種,亦即修道所斷的所知障種,于十地中漸次斷滅,金剛喻定現在前時才永斷盡。習氣則于解脫道中永斷。此障的現行,地前加行位能漸制伏,乃至十地才永伏盡。八地以上,與前六識俱起者,不復現行;無漏觀心及果相續,違彼障故。無漏觀心即第六識中人法二空相本智,果即后得與滅盡定。八地以上,人空無漏恒時相續無有間斷,法空無漏多分相續少分間斷,故能令第六識中法空無漏不起的時候,唯人空無漏現前,對第七識法執來說,即為粗觀,不能制伏細執,故第七識俱生的法執,仍能現行。若法空無漏智及彼所引起的后得智和滅盡定位,則能伏令不起。茲將俱生二障的伏斷地位表示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22
下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5:23

相關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一、菩提 佛位圓證二轉依果,為菩提涅槃。菩提是能證的無漏智,涅槃是所證的真如理。菩提是所生得,涅槃是所顯得。 菩提是轉有漏雜染的八識而成的四智相應心品:(一)大圓鏡智:此智為一切現…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六) 又《對法論》在建立受蘊門中,依四因、五位、七類的差別,總說二十七受。第一位和第一類有六種:即眼觸所生受、耳觸所生受、鼻觸所生受、舌觸所生受、身觸所生受、意觸所生受,這…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在家學佛如何課誦?

    ??? 課誦的原則,以定時做定課為主。內容應該包括供養、禮拜、禪坐、持名、讀誦、發愿、回向等。 ??? 所謂供養,是在佛前擺設香、花、燈、果、凈水和食物。如果條件許可,應每日換新,…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第二節? 果 一、圣位所斷煩惱 聲聞乘行者,從世第一位善根之間發起真無漏智,即能斷盡三界的見惑而成為初果圣人。此后更不斷地數數修習無漏圣道,即能漸次地斷盡修惑而證得阿羅漢果。故圣位…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二)由自性故,諸天非所皈依。由于諸天神等煩惱隨逐,具諸有漏,性非清凈,倘不能自己調御,豈能調御他人?故非皈處。如來永斷諸漏:永害習氣,具三(身、語、意)不護,性極調善,亦能調御一…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九) 如上所說,一來向中斷欲界修惑三四品的,名為家家。為什么沒有斷一品、二品、五品修惑立名為家家的呢?其理由是:一來向人在斷煩惱的進趣中,必無有只斷一品二品不斷三品的中間而有生…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命運詳解十八法——如何獲得福報(一)

    (一)福報代表這一生當中的經濟環境,有福報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順利;沒有福德,做任何事都會遇到困境,經常一籌莫展,所以福報的熏修很重要。中國有句俗話,「大樹底下好遮蔭」。一棵樹枝葉茂密…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九) ‘三我所’即:初想應我所,次隨逐我所,后不離我所。 ‘各有三所’即:我纓珞,我僮仆,我器具。 2.邊執見:謂即于彼,隨執斷常,障處中行,出離為業。由于前我見,執我已,隨逐…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五) 問:為什么依根境建立處,而不依六識立處呢?《對法述記》以兩義解答,第一義以界處相待義作解釋,即能持各界,根境能持六識,六識亦能持自己的自體,根境識各有能持義,故界立十…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第三章? 聲聞行果 第一節? 行 一、出離心 第二章中說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修行十善,可以保證未來世得到殊勝的人天善趣身,在六道輪回中來說,是很好的善報。但是,仍然沒有超出三界,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峡市| 嘉黎县| 开平市| 亳州市| 南澳县| 怀集县| 兴仁县| 星子县| 武定县| 绩溪县| 庄河市| 乌鲁木齐县| 塘沽区| 长丰县| 沂水县| 舒城县| 桦川县| 来凤县| 驻马店市| 深水埗区| 木兰县| 喀喇沁旗| 秦安县| 寻乌县| 肃宁县| 商洛市| 溆浦县| 红河县| 阳曲县| 金湖县| 定州市| 长乐市| 普陀区| 芜湖市| 监利县| 九龙坡区| 惠水县| 台山市| 崇义县| 大城县| 永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