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四禪八定(三)

(1)、空無邊處定:

一個人若想把色身舍掉,他須把種種色想滅掉,既是滅掉色想與有對想;色想是因眼識而生起的;有對想是由鼻、舌、身與耳識而生起的。在四禪中做‘空’想,既是沒有色(物質)與欲(欲望),而把一切都觀空,當他這個‘空’想完成后,他就遠離色地而進入空無邊處定--出色界。他感受到沒有色法,故空;沒有所謂的邊沿,所以稱為‘空無邊處定’。進入此定,并不表示他的心沒有任何作用,反之,他還有受、想、行、識的作用。

(2)、識無邊處定:

修行者繼續修習禪定時,他會發現空無邊處定的空想也是一種苦,因為他是一種想,表示他還有心念。要減少這種想,他需要思維現前的心念,觀察現前的心識作用,保持心識的知覺,念念不離知覺的心,而一心緣識。這個心識也會產生作用,使他發現無量無邊過去和未來的心識,這就是所謂的識無邊處定了。進入此定者拋棄了‘空’想,只保持現前一念知覺的心識,實際上,識無邊處定還是有想,只是這種想很細微,與空無邊處定的空想不同;它們之差別是:空無邊處定中的想是故意作‘空’想;而識無邊處定中的想是拋棄‘空’想,進入另一種定--識無邊處定;因為它觀察現前的心識作用,是有細微的想,并非無想。(注:識與想的區別:五蘊中的色、受、想、行、識中的識是心的知覺作用;想是法塵,既是心的念頭。)

(3)、無所有處定:

如果繼續修下去,修行者會發現心識還在那邊產生作用。而生起討厭之心,因此想舍棄它,想進入無所有處定。那就是他認為:如果有一個地方完全沒有心識作用,這種定才是最安穩,最快樂的。它就觀想這種定,并非作‘空’想,也不是依識,而是他一心念無所有。在定中,他或認為他沒有想了,但實際上并非如此,而是他的心念非常細微,意識中的法塵就是無所有的法塵。

在無所有處定中,其他的想不生起,沒有種種的心想的相,不分別所有的東西,只是分別無所有,一心定在無所有的法塵中。第六識還在產生作用,集中在觀想無所有法,所以稱為無所有處定。

(4)、非想非非想處定:

修行者繼續修下去,又會發現這個心念很粗,他不要一切有、無所有,既是有想、無想他都不要。因為空無邊處定是空想;識無邊處定有作識想;無所有處定他認為無想,實際上是有很微細的想;他以為在無所有處定之前的定都是有想,而只有無所有定才是無想。他是要進入沒有‘想’,也沒有‘無想’,既是非想非非想處定。在無所有處定時,他還有一個定境,但進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后,連定境都消失了。但是第六識還有非常細微的作用,但是他不知道,乃至他有第七、第八的心識在作用。

南傳佛教中,認為我們只有六個心識,當一個人進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后,第六識還有很微細的作用,就是大乘佛教中所指的第七識。一般上這很微細的第六識心執著第八識稱為第七識--恒行的心識。

進入四禪定者,只是降服眼、耳、鼻、舌、身識,并沒把它們滅掉,而是進入那個定境時,粗重的煩惱當時不生罷了。

滅盡定:

修行者繼續修下去,會發現已經沒有心識生起,但是還有‘我’的存在,因此想舍棄這個我,那就是說,他想舍棄第七識的恒行心。(唯識宗說,我們有八種心識的作用,第七種叫第七識--末那識,他執著第八識為我。我們的前六識是可以停頓的,在還未解脫之前,末那識卻一直在作用,所以稱為恒行,依司機是永恒的造作,念念生滅不已。)。如果他能使恒行的心識暫時不生,就能進入滅盡定,棄除了‘我執’。‘滅盡’之意既是滅盡了一切六識的心,乃至滅盡執著第八識稱為‘我’--‘我執’的心。唯有三果或以上的圣者能進入此滅盡定,它的特點既是無‘我執’,斷除了一切煩惱;但是在修行的過程中,第三果的圣人還待降服一些微細的煩惱,只能夠暫時進入滅盡定,在定中沒有‘我執’,但是當他出定后,我執之心再度生起;阿羅漢果圣者破除了我執,在滅盡定中無我執,出離此定后也沒有我執。所以只有佛、阿羅漢和三果圣人有能力進入滅盡定。

至于大菩薩是否也能進入此定呢?根據經典有兩種說法:有些經綸說可以,另一些卻說不可以;大乘唯識宗等都認為修菩薩道者絕對不能進入滅盡定,因為能進入此定者出定后沒有煩惱,過去的‘業因’沒有煩惱為‘緣’引發,就再也不來三界受生,不能繼續修集福德因緣,乃至成佛。

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和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四種定都是要一層一層的進入,已經出了色界,稱為‘無色界定’。在佛法中我們將這個世間分為三界,又稱為九地,既是欲界稱為散地;色界和無色界稱為定地,要進入此二界,必定要依靠禪定;但是在欲界中,比如要進入兜率天、忉利天等就不須靠定力,只要積極努力的修集各種的福德因緣即可。

二、簡介修習禪定之方法:

根據南傳的《清凈道論》中共有四十種修習禪定方法,它們是:十遍、十不凈、十隨念、四梵住(四無量心)、四無色、一想和一差別。修習禪定應從數息入手,比較穩當;因為各種禪定的修行適合不同根器的眾生,比如修不凈觀,能夠破除淫欲,但是有些人嗔心重,修不凈觀到一個時期后,會對身體產生厭惡的心理,結果想自殺,這種人就不適合修不凈觀。所以修習各種禪定的方法應該根據個人的煩惱所在而修,并不是人人都能夠修習相同的方法。但是其中兩種禪定方法,比較適合大多數的眾生,它們是不凈觀與數息觀。

我們的心很散亂,坐禪時數呼出吸入的氣息,慢慢降服我們的散亂心而進入定;我們是煩惱重的欲界眾生,要修禪定進入色界,就要舍離欲界的種種欲望,而在此中最嚴重的煩惱是色欲,所以我們應該修不凈觀來對治它,所以數息觀與不凈觀被和稱為二甘露門,它們是要修學禪定的初步。比如說一個人修慈悲觀,但心散亂,想動想西,這是很難有成就的,所以他應該先修數息觀把散亂的心定下來;又如一個人的心已經有相當的定力,但是他的嗔心重,那他就應該修慈悲觀。

在修學禪定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去參訪有學問得導師以解除疑問,請給予援助和開導或啟示,親身體驗一段時期,適合我們根器的方法就是好的,不適合的就應該放棄;除非那個教導者有宿命通與他心通,他知道我們過去業的因緣,與現在貪、嗔、癡心煩惱之所在,能以正確和適合的方法教導我們,這樣修習禪定就會很快有成就。如果遇不到這類導師,最好是從數息觀、不凈觀那兒著手,然后再修四念處。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1日 下午5:52
下一篇 2024年5月21日 下午5:53

相關推薦

  • 四圣諦(三)

    【三、滅圣諦】 滅圣諦既是苦滅圣諦。它說明眾生可以從生死相續不斷的苦報中得到解脫。滅是指滅除惑、業、苦,斷著貪嗔癡等無明煩惱,不再有造作之心,究竟不生,不生所以不滅,既是涅槃。 (…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二) (四)生緣:八識生起現行作用依托的因緣等可依,與緣慮的境界,及協助生起了別的作意等,通稱為識的生緣。由于諸識行相有粗細、緣內緣外、間斷不間斷等的不同,因此借助的生緣也…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日常生活修行(三)

    三、一舉兩得之殊勝法門 很多人在聞思,也聽了《入行論》、《大圓滿前行?普賢上師言教》以及《大圓滿心性休息》等很多非常殊勝的論典,大家都很虔誠,也在根據自己的能力盡量地斷惡行善,精進…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日常修行生活(七)

    (十二)吃飯 1、上等的方法 吃飯轉為道用的最佳方法,是把所有的食品當作會供品,自己的身體本來就是佛的壇城。安住在這種境界中,以清凈的食物供養清凈的佛的壇城,同時念一個簡單的會供儀…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佛學知識

    (表四) 三、三身 這四種涅槃,總束為清凈法界,加前四智,以為五法。這五法就成為佛果位的自性、受用、變化三身。清凈法界是自性身(法身)。如《成唯識論》說:‘一、自性身,謂諸如來真凈…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五位百法 學習佛法的第一個困難,就是為不了解名相的含義所障礙,并且法相名詞多以萬計,更不容易從各個名相之間得到系統的認識。但是我們假若能夠從某些有系統性的名相去學習,而弄清楚其意義…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依外五種: 一、大師圓滿:即彼有情,具內五種生圓滿已,復得值遇大師出世。即有一普于一切諸有情類,起善利益增上意樂,修習千萬難行的苦行。經三大阿僧祇劫,積集廣大福德智慧二種資糧,獲得…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教基本知識

    教理 第一節 佛法僧三寶 佛法僧三寶,為學習佛法的人應該具有的根本認識,所以這里首先提出來解說。 一、世間最初有三寶 佛陀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以后,三七日間,唯自受用解脫的妙樂。自念…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佛法的核心在日常行持之中

    ?現今許多的佛法修行者,包括我自己在內,聽聞佛法開示不知多少年了,但我們的心仍像木頭般僵硬。在生活中,當一切似乎都很順利時,我們就感到快樂;但是當計劃受阻時,我們就感到受傷,而且還…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佛法知識

    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化身。 法身:第八識的本體有種種異名,法身就是其中之一。每位眾生皆具法身,但眾生的法身“自性清凈而有染污”,而佛的法身,究竟清凈而沒有任何染污,名清凈法身毗…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市| 青岛市| 赣榆县| 邵武市| 洪雅县| 宽甸| 沽源县| 裕民县| 黄石市| 乌鲁木齐县| 通辽市| 遵义市| 东阿县| 金坛市| 永善县| 启东市| 湛江市| 东光县| 辽阳市| 盈江县| 桂阳县| 南宫市| 神农架林区| 武功县| 宜良县| 泸定县| 津市市| 玛多县| 阿巴嘎旗| 井冈山市| 岑溪市| 永嘉县| 南阳市| 启东市| 社会| 南召县| 睢宁县| 读书| 巴青县| 潜山县| 白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