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基本知識

(二)由自性故,諸天非所皈依。由于諸天神等煩惱隨逐,具諸有漏,性非清凈,倘不能自己調御,豈能調御他人?故非皈處。如來永斷諸漏:永害習氣,具三(身、語、意)不護,性極調善,亦能調御一切有情,故可皈依。

(三)由作業故,諸天神等非所皈依。諸天神等,安住受用眾妙五欲中,恒為歌舞等聲之所牽引,故于諸欲安住為業;又諸天常與非天互相戰斗,或被諸天自類陵蔑驅擯,起如是等損害有情的惡業,故諸天神非所皈處。如來安住于廣大無垢、寂靜等業,因為如來于天住中多住第四靜慮,依此靜慮領受舍樂,超勝下地,故是廣大。第四定舍念清凈,寂靜無動,故名無垢。又如來能作有情利益為業,故如來是所皈依處。

(四)由法爾故,諸天神等非所皈依。即依諸法的法爾道理來講,世間的長壽、相好、財富、安樂、辯才等功德和出世間的無怨懟、無災橫、無燒惱、斷后世大苦,得大解脫等功德,皆有自己勤用功力修諸正行而獲得,并不由于事天神等而可得彼恩賜。若不勤用功力,雖于天神等極申敬事,亦不能得。此即說由法爾道理,一切功德皆依自力成辦,非他力賜予,故知天神,非是所皈依處。

(五)由因果故,諸天神等非所皈依。《顯揚圣教論》卷六說:‘今問事天神者:天神體性,為由天業感得?為由供養天得?為無因得?若天業得者,即應歸業,非天。若無因得者,應歸無因,非天。若供養天神得者,為唯因供養,感天神體?為唯因天神?為因二種(即由自供養及由天攝受)?若唯因供養者,即徒事天神;隨處供養,皆應能感天報。(此說供天無益,只要自己隨處設供即應感得天身。)若唯因天神者,即徒設供養;雖不供養,但由天神應得天報。若俱因二種者,但設供養,天神攝受,諸所祈愿,悉應果遂。又于七種所祈愿事,不定果遂,是故不然。一于供養事攝受;二于信解緣攝受;三于信解彼者,發起信解,能感最勝天神自體;四于能感最勝所受富樂;五于摧壞阿素洛等怨敵;六于出生;七于終歿。’

最后七種所祈愿事不定果遂,意思是說以供養諸天,信解諸天為緣,祈求諸天攝受,招感天體,招感富樂,摧壞怨敵,出生天趣,及生天后常住彼處求不終歿,皆不能滿其所愿求的果事。

由上述五種道理,故知諸天神等,非是真正的皈依處。諸天尚不可作皈依,其余鬼神則更不足道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4日 下午8:07
下一篇 2024年5月14日 下午8:08

相關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五) 《瑜伽論》攝決擇分所舉的十八依因,是依大種六位差別而說,即一凈不凈位、二堅不堅位、三慢暖位、四和合位、五不平等位、六平等位。隨其所應建立前觸,不增不減。 第十一、法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印光法師《太上感應篇直講序》

    印光法師《太上感應篇直講序》   人性本善,由對境涉緣,不加檢察,遂致起諸執著、好惡,種種情見,以埋沒本性者,比比皆是;由是古之圣人各垂言教,冀人依行,以復其初。其語言雖多,總不出…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六、功能,如來于所作利益有情事業時,不借待作意發愿而作,因為如來于利樂有情事業已圓滿覺證無礙故,由菩薩行位無量劫來作有情利益事業的加行智為親屬故,于彼利益有情事業無量劫來恒時專志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業力與輪回(二)

    三、業的活動: 我們造業后,來世要受果報,它們的活動過程是怎樣的?其實,業的活動就是我們生死輪回的相續,我們日復日年復年的生活著,這就是業的活動。我們在受業報的過程中,又再造新的業…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八) 關于十六心中分為見道和修道,與道類智為什么不是見道攝?及前七智是忍可諦理以后之智,既是已見今見,為什么也是見道攝?今抄錄《俱舍論頌疏》文解釋如下:‘論云:此十六心,皆見諦…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宋陳師道論儒與佛

      今之教者有三,三教之役相與詆訾。蓋世異則教異,教異則說異,盡己之道,則人之道可盡。究其說,則他說亦究其相訾也。固宜三圣之道,非異其傳與不傳也耶。子孔子之門,顏、閔、冉皆無傳;仲…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八) 五、三科名次 (一)五蘊次第 五蘊中以色蘊為首,識蘊為末,這樣的次第,在建立上是有確定意義的。如《俱舍論》界品頌說:‘隨粗染器等,界別次第立。’這半個頌文顯示五蘊的次…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什么是菩提心

      菩提心和善心有很大的差別,再大的善心也只能升天,而菩提心是成佛的關鍵。善心是用物質和精神關懷來解決眾生一時的苦惱,而菩提心不僅僅這樣,還能解決一切眾生究竟的苦惱。菩提…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7日
  • 日常生活修行(二)

    二、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不過,即使證悟了空性,外表上也要隨順眾生。蓮花生大士曾云:“縱使見比虛空高,取舍因果較粉細”,也即是說,見解要開放、高妙,但行為一定要保守、謹慎。 開放…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聲聞果與佛果

    二、辟支佛: 譯為獨覺;也作緣覺,此類圣者在修行過程是‘不由他覺’,多生于無佛、無佛法的時期,獨自修行,因其根器很利,不必聽聞佛法,只是觀無常悟入緣起的寂滅(涅槃),既是觀十二因緣…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焦作市| 丰城市| 临潭县| 墨竹工卡县| 社旗县| 平阳县| 云和县| 汕尾市| 达州市| 民和| 扶沟县| 华池县| 定远县| 大兴区| 正定县| 故城县| 兰坪| 威信县| 通道| 分宜县| 彰化市| 兰西县| 陕西省| 邳州市| 刚察县| 图们市| 府谷县| 肇源县| 奉节县| 宽城| 亳州市| 无棣县| 囊谦县| 河津市| 林西县| 库车县| 陇西县| 微山县| 慈溪市| 库伦旗| 临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