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所謂的‘佛教’

佛教中的‘教’,其本義是教育的教,佛弟子均稱釋迦牟尼為‘本師’,所以佛與我們的關系應該是一種師生關系。所謂宗教之說,實為一種世俗流變下的產物。

佛教中的許多儀式、形式只是一種人為創造的載體,因為任何內容總會以一定的形式為載體來表現。比如當初佛門拜佛像本來僅是為了表示對覺悟者、智慧者的一種恭敬和紀念,

有見賢思齊、自省、反思的性質(宗教界則稱之為‘懺悔’),但這種方式在民間流變到后來,同原始民間信仰中的迷信色彩雜揉在一起了,許多人燒香拜佛,僅是以求自利,為

了消災納福。這一切,都是一種佛法在世俗中流變、宗教化的結果。所以我們從這個意義上講,講佛教是宗教也沒什么不妥。

‘佛由自主,魔由教生’——眾生皆有佛性,每一個生命,本來就具備成佛的一切機制和屬性。好比任何一個學生都有成為大學問者的可能性一樣,只要我們肯努力進取,我們就

能成功。佛學是門活活潑潑的學問,本來就應該同現實生活打成一片,如果僅僅蛻變成了宗教的儀式或形式,或雜揉一些原始民間信仰中的迷信色彩,這根本就不合符佛學的本來

,這同‘魔’(假言)就不會有什么分別了。這些流變的原因,自然導致了許多人對正信的佛教產生誤解、誤讀,也使一些不如法的修持者投入偽氣功或邪教的懷抱,有的還誤入

了魔障。

客觀地說,世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佛門也好,塵世間也罷,總會有敗類,有參差不齊、龍蛇混雜的情形。誠如人們說腐敗一樣,如今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有腐敗份子,佛教中自然

不會例外。

現在有個別的寺廟已不大做佛事,忙于抓商務找錢,攀比香火旺不旺,很少講經說法,不大注重利益眾生,非常貪圖供養,要不就是做佛事要收費,干什么都明碼標價,成天僅講

究或迷信一些形式、儀式,這智慧和慈悲的心腸究竟還會剩下幾分呢?有些出家人的言行已不是在彰顯佛教,相反是為佛教抹黑,一些在家居士信佛即是蛻變成了回避現實,求取

自利的迷信樣式,在義理上根本不明了佛學為何物。如此種種,從而使得眾生疏遠了佛學,甚至謗毀佛學。我個人以為,如果佛學對國家與社會,時代的精神與物質文明,個人的

心性與操守等毫無幫助與提攜的話,這實在是一種佛門的沉淪(注:本小冊子里的‘心性’
是沿用一種世俗語義的習慣,僅是指心識的狀態 )。

釋迦牟尼時代,為了專心、專業地修證佛學,更好地普渡眾生、利益眾生,出家人可以不事生產,且佛弟子們多為實修實證的圣人,眾生供養他們可以培育自己的‘福德’。但

他們所接受的供養僅為衣物、器具、食物、醫藥等。即便世俗中人或在家居士們要行大的供養(錢、物或房產),純粹也是人們自己生發出了此功德之心,不存在出家人主動索取

或貪著的事。而且出家人以乞食為主,處所不定。雖然如今時代變遷了,佛門也不一定非依循或恪守古印度當時的一切,但出家人總是應以修行渡人為首要任務的。‘僧’原義本

是表‘清凈無染’
,佛弟子若不能自凈其意,又何有清凈可言?由是佛弟子自身言行欠佳,引得
眾生謗毀佛門,這可真讓人痛心呵。

不過,歲月悠悠,大浪淘沙,真正的金子永遠不會褪色,我始終堅信正信的佛教,真正的佛弟子是永遠不會沉淪變色的。

我個人以為,針對如今的時代大背景和眾生心性等實際情形,佛弟子若真想為佛教增輝或正名,首先就要明白修行不能耍把戲和執取一些刻板的形式,關鍵要在于當時的那個‘心

意’生得是否純正。若沒有這個純正,一切都是白搭。另外,佛門中的某些弘法者即便已深諳佛學之核心義理了,予世法也要一定要學會融通,應當了知許多緣起,懂得真正的善

巧方便才行。

古代的人在其特定的文化與歷史背景下,修行和風俗、禮儀方式等同今天有很大的不同。法不孤起,皆由因緣而生,內容與形式的結合不一定非要一成不變,當我們認為鞠躬最能

表達我們自己的恭敬,我們就未必一定要以下跪這種方式。如果我們一邊下跪,腦子里滿是不好的念頭,我看這種形式也太多余。當然,佛法又分顯教和密宗,無論顯與密,確有

一些儀式和形式的表相背后,有其不便或不能言說的‘深意’,也就是說顯教在行持上也會含有‘密’的內容(反之亦然)。許多內在的東西,的確又非得依特定的形式出現不可

,二者不可斷然割裂,初學者的確也不能一概地以表面現象而妄作判斷或橫加指責。

不過,不管怎么說,真正的佛教里面是沒有迷信的,只有世俗流變中產生的各種誤解和歧義。時代在變遷,文化也在變遷,人心也在變遷,若是僅僅恪守或迷信宗教的形式、方式

,沒有心性之提高,沒有實際修證,只執著于概念名相上的是非對錯,大家學佛也就學成了佛迂腐子、佛呆子,完全遠離了佛學本來的核心義理,我們的修證就不可能有進步。

佛法是心法,佛弟子千萬不要僅僅活在一堆觀念和符號里,或只知道拿這些東西去‘衡量’
他人,我們恰應該多要求自己,得努力將這些東西化成我們自己的心性、還原成我們自己的本能才對。真正信仰
佛教的人,一定要以正知正見沖破宗教的‘桎梏’,最基本的修行

態度和生活態度只應該是不斷提高自己的心性,超越自己的局限,完善自己的人格,專心如法地修證,最大程度地利益眾生,否則的話,他就是一個偽佛教徒。我作一個并不妥當

的假設,若有一天佛教中只充斥著些偽佛教徒,那佛教也就快變成旁門左道或邪教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6日 下午7:27
下一篇 2024年5月26日 下午7:28

相關推薦

  • 十二因緣(三)

    二、緣起: 一切諸法都依托眾緣和合而生,緣盡則散滅,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娋壓秃蠒r我們就以為它生,因緣散了我們就以為它滅,故名緣起。緣起是指在因緣作用下之法性,既是一種…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法知識

    天:共有二十八重,其中欲界六重,色界十八重,無色界四重。 一、欲界天(共六重): 四天王天、忉力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二、色界天(共十八重): 1、初禪天:梵眾…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學佛如何做功課? ?

    修行除了萬事萬物中礪練心性,還應做功課來以維持心性,訓練禪定。同學生做功課是一個道理,我們自然應該盡量努力、精進,把求取大智慧看成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把做功課 看成生活中同吃飯睡覺一…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 三皈五戒(二)

    三、戒律: 戒是有所不應為;律是有所應當為。 我們每天應該誦經修持,時時提起正念,有機會要去受持種種的戒,因為佛、法、僧中的法寶就是戒、定、慧的無漏法,我們應當修學。我們皈依三寶后…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邪淫非常折福折壽

    自古道“萬惡淫為首”,很多人很困惑:淫真的那么可怕嗎?難道淫比殺人、放火、搶銀行還更可惡?況且“性”乃人之天性,為什么要去壓抑甚至泯滅它呢? 其實,“萬惡淫為首”的淫,通常指的是邪…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七) 丙、想蘊 想是取像為性,能生起種種的言說為用。我們內心緣慮境界的時候,最初一剎那,并沒有形相的感覺,由這想心所生起,才勾畫出種種的相狀: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懷讓禪常識問答20題

    中立史載:北宋的王安石曾問張方平:孔子去世后百年,出現了孟子,從此以后再沒有像他們這樣的圣賢出世,原因何在呢?方平答道:“不僅有,而且還遠遠地超過了孔子?!蓖跫眴柺呛稳?,方平說:“…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12]同分彼同分門:‘幾同分?謂五內有色界與彼自識等境界故。幾彼同分?謂彼自識空時與自類等故?!裁词峭直送郑考锤匙R三,各作自業,名為同分;不作自業,名彼同分。如眼根取色境…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三) 這六種香,都是實有,經論中沒有明文說香是假法故。問:好惡等三,攝法已盡,何須更立俱生等三呢?答:事類不同,安立初三種:起用時別,復立后三種。或將境就心,安立初三種:忘…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三法印

    三法印 三法印既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以及涅槃寂靜。此三法印的教理在佛教中才有,在其他宗教是絕對沒有的,這是佛教的特色,與其他宗教最大不同之處。三法印是闡釋人生宇宙的三個真理,它可協…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璧山县| 黑河市| 宁夏| 囊谦县| 镇康县| 阜南县| 焦作市| 亚东县| 四平市| 高淳县| 垫江县| 桐梓县| 夹江县| 灌南县| 泗水县| 太仆寺旗| 蚌埠市| 宁河县| 松潘县| 双江| 曲靖市| 陵水| 延庆县| 明溪县| 镇雄县| 武山县| 邹平县| 会昌县| 永丰县| 宜阳县| 昌邑市| 南安市| 姜堰市| 丽江市| 云浮市| 交口县| 库车县| 静海县| 嘉定区| 宁远县| 陇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