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三法印

三法印

三法印既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以及涅槃寂靜。此三法印的教理在佛教中才有,在其他宗教是絕對沒有的,這是佛教的特色,與其他宗教最大不同之處。三法印是闡釋人生宇宙的三個真理,它可協助我們判斷佛教所講的道理是否符合佛法,凡是符合三法印的佛法就是符合真理,不管它是誰說的。因為此三法印是由佛陀講演出來,所以它是印證真理(佛法)的一種方法。

什么叫法印?所謂法印是用來印證某種道理是否符合佛法的方法。法可分為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只要世間人有智慧,也能通曉的道理,稱為世間法。十善業道就是一種世間法。除了這些世間法外,佛法中還有出世間法,它是佛法研究的道理,教導我們解脫生死輪回。這些真實的道理就是符合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以及涅槃寂靜這三法印。它是人生宇宙的真理,任何人都不可以推翻與破環,所以佛陀說沒有人能破壞佛法。三法印是用來印證某種道理是否符合佛法中的出世間法,所以世間法就絕對不可以用三法印來印證。比如說,世間法教導我們行善,追求人生的快樂,這是不符合三法印;只有那些教導我們出離世間、走上解脫之道的佛法,才是符合這三法印。三法印并非能印證一切佛法,它只能印證佛陀所講的法是否究竟。佛法中有究竟法與不究竟法,究竟的佛法能引導我們走上解脫生死之康莊大道;不究竟的佛法只能引導我們朝向善道,但還是在三界六道中輪回生死。凡是究竟的佛法一定符合三法印,不究竟的佛法是善法,不一定符合三法印。那怎樣才是究竟法呢?世間的真實相既是真正的道理,稱為究竟法,所以三法印一定符合真理。

法的意義:法就是軌持的意思。‘軌’是它有一定的范圍與相貌,能夠給我們知道它;‘持’是能夠保持它的特性。既是這世間任何東西必然有一定的相貌,保持一個時候被我們知道,稱為法。比如說:‘雨水’,雖然它從天上滴下來只是那么短短的時間,但是它有一定的形狀,保持一段時間,讓我們知道它,此稱為法。甚至于我們的心念,一念一念、剎那剎那地無常生滅,我們知道它存在,也知道它有一定的相貌,這也稱為法。此外,‘法’還有道理、方法等意義,它們都保持一段時間,有一定的相貌與形狀,讓我們認識它,此皆稱為法。

一、諸行無常:

因緣造作之法稱為諸行。‘造作’之義是我們用心驅使身、口、意去做種種行為,稱為造作。它分為身體(身、口)造作和心理(意)造作,凡是有造作都稱為‘行’。‘行’的意思是造作和遷流變化;‘諸行’是指一切造作遷流變化的法。諸行的范圍包括時間、空間和世間的遷流變化。我們生活在這世間,看見種種物質和東西;時間一剎那、一剎那不停的流逝著,遷流變化;空間也在變化,但我們感覺不到。諸如此類的因緣造作的法,皆稱為行。

為什么這個世間都稱為行呢?因為世間是眾生過去所造的共業,它們是相同的業報,現在顯現出來,因此我們此世感受相同的果報,故稱它為行。根據佛法說,這些法必然是無常;我們的身體與心念都是無常變化。

世間的一切事物沒有一樣是永恒的。你們當中或許會有人說地球是永恒的。但根據現代科學家研究的結果,地球終歸會毀滅,而且根據佛法說,我們生活的大地(地球)總有一天會毀滅,既是世間有成、住、壞、空的四種變化。‘成’就是形成;‘住’就是它停留、保持一個時期;‘壞’就是慢慢毀壞;‘空’就是它會消失掉。世間的變化都有成、住、壞、空。世間的任何東西都有它形成的時候,形成過后會保持一定的相貌,過了一個時期,它慢慢地壞掉,最后消失得無影無蹤,稱為空。甚至于世間的物質,有生、住、異、滅的變化,‘生’既是它的形成;‘住’既是保持它的相貌一個時期;‘異’即是它一直在變化;‘滅’既是它消滅掉。比如說:你們現在看這塊白布,工人在紡織時,稱為‘生’;它保持相貌一個時期,稱為‘住’;但是它以后會慢慢變化,稱為‘異’;最后它會變壞,完全不見掉,稱為‘滅’。世間的物質是如此無常變化,我們的身體和生命都有生、老、病、死,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必我多加解說。我們的心念,年年在生滅。我們所認識的這個世間(世界),世上的物質,我們的身體和生命,以及心念,沒有一物不是生滅變化的,故說無常。它們之所以無常,是因為屬于‘行’,都是造作而成的。比如說這個世界,使我們過去所造的業,今生顯現出來,所以世界是眾生的心所造的,大乘經典中說:‘萬法唯心造’既是此意。世間一切的法是我們的心所造,所以稱為造作。既然是心所造,那就是‘行’,它是生滅無常的。再說世間的種種物質、身體也是我們的心業所造成,所以一切都是無常。

佛陀教導我們一切無常,并非教我們在這世間看所有的萬物都無常,而是要我們明了無常的道理。根據佛法說無常有兩個道理:一者、三世遷流不住,既是今世、過去世、未來世,一直在那邊流轉,沒有停留,故無常。它是我們的業所造成的;二者、是無常的真正道理,既是諸法因緣生滅,所以無常。既是世間所有的一切事物,是它的結果,這個結果必然有它的前因,稱為因。這個因與種種外緣配合而形成果。比如說蘋果,它是由蘋果樹、水分、陽光和泥土等外緣配合而形成的。蘋果是一個結果,并不是原因,從原因到結果必然有變化,如果沒有變化,因還是因,果肯定不能生,所以我們現前的一切都是果。果要有因形成,因要形成果就要變化,因緣如此的連續,所以說無常。

佛陀經常在經中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既是說有因緣會合,果報即生;因緣散壞,它就滅掉,所以說它無常。世間人都知道這個無常,但是還有很多無常是我們不知不覺的,那既是我們的心念,它的每一念都是無常。打個比喻:你們現在做在這里聽我講話,聲音一念一念的過去,它也是無常的,這一類的無常與前面所講的無常就不一樣。既是世界、物質和生命的無常和心念的無常是不同的。故無常有二:一者、一期生滅無常;二者、剎那生滅無常。一期生滅無常是:一個東西在一個時限內有生、住、異、滅,它是無常的,但是這一期生滅中的‘住’時期很長,我們愚癡,以為它沒有變化,認為它是常的。比如杯子,今天你用它來沖茶,明天也用它,結果就認為今天的杯子和明天的是一樣的,它那里是無常呢?實際上它有剎那生滅無常。如果你們問科學家杯子里有何物?他們會說杯子里面有原子,原子里面又有很多電子,那些原子和電子一直不停的在震動,不就是無常嗎?但是凡夫不知道,之看到它的外表而已,就認為它是常的。事實上,世間任何東西,小至原子、核子,沒有一樣永遠保持著它的相貌,它們都在無常變化。甚至你們用杯子來裝熱水或冷水,溫度產生變化,它會膨脹或收縮,它也在發生變化,因為我們看不到,就認為它沒有變化,所以稱為住。一期生滅里的‘住’使得我們產生誤解,以為它是常的。所以我們要了解到一期生滅中,還有剎那生滅,我們凡夫很難感覺到這個剎那生滅,因此我們會認為有些東西是常的。有科學研究的人就會知道物質的剎那生滅。除此之外,我們的身體和心念,它們都在剎那生滅。比如你認為今天的身體和明天的是一樣的,而實際上并非如此。今天你身體上的細胞跟你明天的已經是不同;今天你剃了胡子,明天摸一摸下巴,它又長出來了,所以我們的身體上的一切都在無常變化。那我們的心念呢?它也是無常變化。這個無常變化到底是否有永恒的個體存在呢?根據佛法說是沒有。既是說世上沒有永恒的東西,我們眾生愚癡執著,認為天、地是永恒的,所以我們說天長地久。根據佛法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天地也會成、住、壞、空,它最終會毀滅,所以也是無常。因為我們感受不到,所以就認為它‘常’。

根據佛法說,世間任何的東西有因必有果,所以因果的變化是無常的。以此看來,我們不必再看成、住、壞、空,只要知道任何東西出現在這個世間,它的因變成果就是無常,任何一樣東西必然有它的前因,它就是無常,所以說諸行無常。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9日 下午9:23
下一篇 2024年5月19日 下午9:26

相關推薦

  • 什么是出離心(三)

    從前有一位師父,認為自心生起出離心,因為,他看了很多關于出離心的書,從理論上了解出離心,就不是那么在乎世間上的很多事情,他經常給別人講,到了無我的境界,就是所謂大空性的境界,很舒暢…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7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見表一) 第六相‘如實了知默說大說’,指聲聞乘不了義教名默說;大乘教中了義宣說,是名大說。‘能得先來所未得忍’,指勝解行位菩薩所得的下中上忍,前時未得,創初獲得,故名先來所未得忍…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放生應注意的幾點事項

    一.不得分別大小貴賤 一味追求放生之數量或大小,而對某些眾生遠離慈心。如見兩盆魚,心想若放這盆軀體小的眾生,則價錢和數量要比放那盆軀體大的合算。或思維買一大堆田螺的錢,還不夠買一只…

    佛學知識 2024年10月29日
  • 四禪八定與滅盡定

      一、各種禪定的差別: 佛教很注重戒、定、慧三無漏學。任何人若想修行,首先必須持戒。如果連戒律都不愿意守持的話,要想解脫是很困難的。持了戒后要修定,因為平時我們的心很散…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法知識

    耳識八緣:因為生起耳識不需要光明緣。 鼻識、舌識、身識七緣:因為既不需要光明,也不需要空間距離。嗅感細胞必須直接觸到香塵;味蕾必須直接觸到味塵;身體必須直接觸到觸塵。 意識五緣:除…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法的核心在日常行持之中

    ?現今許多的佛法修行者,包括我自己在內,聽聞佛法開示不知多少年了,但我們的心仍像木頭般僵硬。在生活中,當一切似乎都很順利時,我們就感到快樂;但是當計劃受阻時,我們就感到受傷,而且還…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諸佛菩薩圣誕紀念日(農歷)

      彌勒菩薩圣誕 正月初一日 釋迦牟尼佛出家日 二月初八日 釋迦牟尼佛涅槃日 二月十五日 觀世音菩薩圣誕 二月十九日 普賢菩薩圣誕 二月二十一日 準提菩薩圣誕 三月十六日…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法知識

    禪宗六祖: 初祖達摩大師,在中國是第一位祖師,在印度是二十八代祖師;二祖慧可大師;三祖僧璨大師;四祖道信大師;五祖弘忍大師;六祖慧能大師。 以上講的是真心、妄心和合的諸法空相,下面…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丁、所皈依的正體 上面已經說真正的皈依處,唯有佛法僧三寶。這里應該指明所皈依的主體,使我們明確的了解正所皈依的三寶體勝。在大小乘的經論中,說到所皈依三寶的主體時,都說皈依佛寶,是皈…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日常生活修行(五)

    (六)進門 無論上班進辦公室的門,還是回家進自己的家門,進門的時候都要發愿:“愿一切眾生能夠進入解脫之門,進入解脫之城。” 解脫之城,也即像西方極樂世界一樣的清凈佛剎。 &nbsp…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斗六市| 林甸县| 荥阳市| 永胜县| 铜鼓县| 阜康市| 吐鲁番市| 武强县| 镇坪县| 鄯善县| 皋兰县| 云南省| 仙游县| 新源县| 崇明县| 唐河县| 耒阳市| 出国| 嘉定区| 清流县| 日照市| 绩溪县| 宣恩县| 玉环县| 南康市| 保德县| 高安市| 涞水县| 松原市| 定结县| 菏泽市| 宁夏| 绿春县| 沁源县| 塔河县| 桃源县| 陕西省| 沁源县| 浮山县| 尉犁县| 日喀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