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什么叫大乘和小乘

本來,在佛的時代,并沒有分別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說法的物件不同,所說的內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罷了。

佛對根器淺薄的聽眾,說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稱為人天乘;對于厭世觀念很濃的人,便說解脫生死的方法,稱為聲聞的小乘;對于根器深厚而有悲愿化世的聽眾,便是菩薩大乘。

事實上,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聲聞乘、獨覺乘、菩薩乘。修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綜合五戒十善,稱人天道;聲聞是由于聽法修行而得解脫生死的,獨覺是不由聽法無師自覺而解脫生死的,綜合聲聞獨覺,稱為解脫道;菩薩道是既求取解脫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種法門,所以大乘的菩薩道是解脫道與人天道的綜合。

僅在人天道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尚是凡夫。證了解脫道,不再受生死的人才是圣人,因他們只顧自己乘著佛法而解脫,不愿回頭過來救度其他的眾生,所以稱為小乘。菩薩是上求無上佛道而自己解脫生死,下化無量眾生同離生死苦海,所以稱為大乘。

從佛教的分布來說,通常說北傳的梵文系佛教──以中國為中心而至日本、韓國、蒙、藏的佛教,是大乘佛教;南傳的巴利文系佛教──以錫蘭為中心而至泰、緬等國的佛教是小乘佛教。其實,這是出于北傳佛教徒的區分法,南傳佛教徒根本否認這種區分法的正確性,因在根本有部律卷四十五及雜阿含二八.七六九均有大乘之名,那是指八正道的修持者;雜阿含二六.六○四以行四攝法為大士,增一阿含卷十九明白載有大乘的六度。除了理論境界上的發揮,北傳佛教,超過了南傳佛教,在佛教的生活實踐上,北傳地區未必全是大乘的,南傳地區也未必全是小乘的;北傳的中國佛教,除了素食而外,沒有什么比南傳佛教更出色,尤其在中國大乘佛學的成就,因了中國老莊思想所形成的玄學清談,在魏晉時代特別風行,所以上流社會的士君子們,也把佛學當做消遣及清談的玄理,中國的天臺宗及華嚴宗的理路,確也受有這一風尚的若干暗示,所以近代有一位日本學者木村泰賢,批評中國的佛教是屬于學問的佛教,而非實踐的佛教,實亦不無理由,事實上,天臺華嚴的思想架構,也多出于中國高僧的自悟境界,在印度的佛教思想方面,并沒有足夠的依據。因此,中國真正的大乘精神,從未普及到民間去過,更說不上成為中國民間生活信仰的依歸了。所以也有人說:中國的佛教乃是大乘的思想小乘的行為。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8日 下午8:31
下一篇 2024年5月18日 下午8:32

相關推薦

  • 讀日杲禪師《語錄》

    讀日杲禪師《語錄》   民國·李鼎昌世衰教微,風俗頹敗,道德仁義之士,云散風流;機械變詐之習,日新月異。既無宣圣①之周流行道,又無閩洛②之倡明絕學。以故社會中蚩蚩者流,如泛舟于汪洋…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六、諸門分別 蘊處界的名義等,已如上說,但三科中還有很多的差別意義應該分別,故諸論中在說了蘊處界的名義之后,總有諸門分別一科。如《瑜伽師地論》五十五、五十六兩卷中,以五十八門分別:…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所謂的‘佛教’

    佛教中的‘教’,其本義是教育的教,佛弟子均稱釋迦牟尼為‘本師’,所以佛與我們的關系應該是一種師生關系。所謂宗教之說,實為一種世俗流變下的產物。 佛教中的許多儀式、形式只是一種人為創…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6日
  • 命運詳解十八法——如何獲得福報(一)

    (一)福報代表這一生當中的經濟環境,有福報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順利;沒有福德,做任何事都會遇到困境,經常一籌莫展,所以福報的熏修很重要。中國有句俗話,「大樹底下好遮蔭」。一棵樹枝葉茂密…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戒淫,改命,求福報者必看

    戒淫,改命,求福報者必看末學手淫五年,早有戒淫之心,但和許多人一樣,斷斷續續,戒了又破,在這反反復復中,經過不斷的學習和總結,頗有心得與體會,并有所成效(已半年未犯),現拿出與大家…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六度(下)

    出世間禪定、就是羅漢、辟支佛、菩薩三乘圣人所修所得的禪定。阿羅漢、辟支佛、二乘人得證滅受想定,受想已經滅了,第六意識已不起作用。這種定力能斷除三界之內的見思二種煩惱,能破除我執,沒…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出離與虔誠(一)

    雖然我們可能相信空性見是正確的,也非常相信慈悲、寬容、布施等行為的美德,但是我們可能仍然處于思索的階段,還沒有把任何理論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有時候我們可能心血來潮想要修行,不再只是閱…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佛法知識

    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化身。 法身:第八識的本體有種種異名,法身就是其中之一。每位眾生皆具法身,但眾生的法身“自性清凈而有染污”,而佛的法身,究竟清凈而沒有任何染污,名清凈法身毗…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命運詳解十八法——如何獲得福報(二)

    (七) 當時,宜濱縣的百姓為了紀念曹斌,建了曹公廟來感念他的恩德。等到曹斌帶領軍隊回到朝廷后,又碰到陳摶仙人,陳摶仙人一看他就說:「大元帥,你的相變了,晚年的運一定很好,將來一定位…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出離與虔誠(三)

    佛教典籍中經常提到信心和虔誠的必要性。在佛法中,這并不是盲目接受任何事物。“懷疑”與“發問”是發展真正信心與虔誠的優良基礎,應該培養這種基礎,而不是加以抑制。尤其在開始階段,忽視你…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丰县| 姜堰市| 阿拉善盟| 石屏县| 荥经县| 澄迈县| 梁平县| 盘山县| 东山县| 自贡市| 田阳县| 嘉禾县| 馆陶县| 湾仔区| 汤阴县| 黎川县| 泾源县| 南漳县| 永济市| 重庆市| 汉沽区| 恭城| 砚山县| 渝中区| 桑日县| 台南县| 武强县| 图木舒克市| 墨竹工卡县| 章丘市| 根河市| 昂仁县| 和顺县| 航空| 惠东县| 泽州县| 库车县| 黎平县| 绥芬河市| 杂多县| 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