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侵損常住的罪最重

這個常住,就是寺院。什么叫「侵損常住」呢?侵損常住什么東西呢?飲食,吃的東西;財物,常住的財物。所以沒有出家的人在廟上住,一定要給供養的。你沒有給供養,譬如住了幾天,或者住了一個時期,就這么走了,也不供養常住一點錢,這就叫「侵損常住」,將來會墮地獄的。

怎么叫不侵損常住呢?譬如在廟上住,照樣拿和在其它的地方住差不多的錢,來供養常住,這就不是侵損常住。所以我主張我的皈依弟子,無論到任何的地方,不要去侵損常住,一定要幫助道場,不要去侵損。侵損,就是剝削廟上的財產,令其減少。我們既然不能幫助,也就不要去侵損。不明白佛法的人,以為在廟上住,不要錢,也不要什么的,這是占便宜。這在不明白的時候,還可以;懂了佛法之后,一定不要侵損常住。

不要說是在家人,就我雖然是出家人,但我到任何的常住去住,我估計大約在旅館里住,每一天要五塊錢,我就給三塊錢。我到哪個廟上住都給錢,除非自己真的沒有錢,這是可以的。那么要是有一點錢呢?就不應該侵損常住;即使是出家人,也不應該侵損常住。因為常住就像大地一樣,大眾住的地方,若你令大眾都沒有飯吃了,這是有過的。我一個人就是餓死也不要緊,要是令這一班常住的出家人,沒有東西吃,也沒有人供養 。不是人人都像我這一個小徒弟這樣可以不吃東西,人人都是要吃的。民以食為天,而你令他沒有東西吃了,這你就侵損常住了。

所以我們研究佛法的,到任何廟上住,不要侵損常住,都要供養常住一點錢。你在廟上住,即使比其它的地方少給一點,這都算你盡心了;不要一點都不給就跑了,這就侵損常住。

常住的東西,就是最少最少那么多的東西,甚至于是一張紙,也不可以隨便把它糟蹋,毀壞了,為什么呢?雖是一張紙,但積少成多,由一張而變成多張。所以你即使把一張紙隨便損壞了,這也就是破用常住。還有一句話說:「一草一木,不得不予而取」,人家沒給你,你就拿了,這就是偷盜。即使是偷盜一根草、一根木頭,沒有得到主人的許可,你就拿走了,這就是偷。一切一切,都不可以隨便用他人的東西;你用他人東西,他不知道,這就是偷,犯盜戒了。

「一針一線,皆為布施」,即使是一根針、一條線,人家送給你的,這都叫布施。所以不可隨便破用常住,凡是常住的東西,即使是出家人,對廟上所有的東西,都不可以隨便拿來送給人的。要是這東西是我私人的,這可以的。譬如:我有一件衣服,不穿了,送給人,這可以。那么公共的東西,不怕最少的,連一條線,也不可以隨便說:「這個我送給你。」這叫私人買好,私人結交,令這個人對我有好感,他好護法我,好供養我,這是錯誤的,我們對于這一點要特別注意。所以破用常住,不是說很多的才是破用常住,就是一張紙、一條線,最小的,甚至一粒米,用我私人的感情私自送給人,這都叫「破用常住」,就是出家人也是不可以的。私人的東西,我有權送給人;而公家的東西,就是一支香也不可以送給人的。

以前有位華聚菩薩,是個大菩薩,他發愿,發什么愿呢?他說:「若有人犯五逆、四重、十惡的罪,我都可以救他,唯獨他偷常住的財物,乃至一草一木,我也救不了他,因為我沒有法子救得了他。或者這個人殺過八萬四千那么多的父母,像這么重的罪孽,我也可以救他;我本著我的愿力,一定要把他救出來,出離地獄。但如果他偷常住的飲食、財物,乃至于一粒米,我也救不了他,我也不會去救他。」

所以偷廟上的東西,罪是最大;我們信佛的人,對于這一點要清楚。凡是常住的財物、谷米、飲食,乃至于一個小小的東西,要是沒有經廟上主人送給你,你不要自己去拿,這叫「不予而取」;要是這樣子,應該墮落到無間地獄去,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8日 下午8:37
下一篇 2024年5月18日 下午8:38

相關推薦

  • 什么叫大乘和小乘

    本來,在佛的時代,并沒有分別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說法的物件不同,所說的內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罷了。 佛對根器淺薄的聽眾,說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稱為人天乘;…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海珠和尚論佛法

     海珠和尚論佛法   清·凌濟瀾光緒十五年八月仲秋,余禮雙溪寶剎,謁海珠和尚①問佛法,余曰:“方丈任事,僧俗帖然,是知和尚學通古今,今在佛門,自能探佛法奧義,悟徹菩提,究竟其理何似…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佛法知識

    禪宗六祖: 初祖達摩大師,在中國是第一位祖師,在印度是二十八代祖師;二祖慧可大師;三祖僧璨大師;四祖道信大師;五祖弘忍大師;六祖慧能大師。 以上講的是真心、妄心和合的諸法空相,下面…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法知識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 阿彌陀佛! 南無:讀作“拿摩(nā mó)”,是皈依的意思。 偈:讀作“記”,也叫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八) 五、三科名次 (一)五蘊次第 五蘊中以色蘊為首,識蘊為末,這樣的次第,在建立上是有確定意義的。如《俱舍論》界品頌說:‘隨粗染器等,界別次第立。’這半個頌文顯示五蘊的次…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五、怨僧會苦五相:(一)與彼會生憂苦故。即與怨憎的人相會之時,心懷怨結,引生憂苦。(二)治罰畏所依止故。倘若與已有怨恨的人有權有勢,一朝會面,畏其假借權勢治罰于己,于治罰生起怖畏故…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法知識

    彌勒佛,現在其實還是菩薩,住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欲界的第四天,叫兜率天。兜率天分內外院,其外院住一般的天眾,其內院則是彌勒凈土,住修行的菩薩們,彌勒菩薩在那里為其它菩薩講解第三轉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乙、諸天神等非所皈依 六趣有情之中,天趣最高,所以很多的人,都以天神為皈依處。但彼諸天,由于能力不夠,本身具諸障礙,不能為諸眾生作大利益,故不能作我們真正的皈依處《瑜伽師地論》七十…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日常生活修行(二)

    二、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不過,即使證悟了空性,外表上也要隨順眾生。蓮花生大士曾云:“縱使見比虛空高,取舍因果較粉細”,也即是說,見解要開放、高妙,但行為一定要保守、謹慎。 開放…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四) 以上所說減緣減行最后觀留欲界苦諦下一非常行相擬入見道,僅是舉例而言,實際入見道時,雖然都是從苦諦下一行相悟入,但由于修行人根器有異,所觀留的行相亦有所不同。依《毗婆沙論》…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图什市| 永年县| 钟山县| 黄平县| 玛曲县| 湟中县| 乡城县| 嫩江县| 宝坻区| 庆城县| 蓬溪县| 康马县| 泰和县| 宝兴县| 石狮市| 冷水江市| 油尖旺区| 靖安县| 洪湖市| 新营市| 凤凰县| 邵东县| 玛曲县| 蒲城县| 黄大仙区| 定边县| 怀化市| 桓台县| 天镇县| 青田县| 苗栗县| 新安县| 闽清县| 兴海县| 廉江市| 延庆县| 唐河县| 若尔盖县| 墨江| 饶河县| 枣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