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法知識

三苦是苦苦、壞苦、行苦:

1、苦苦:純粹的受苦,如被打,牙痛等皮肉之苦以及精神上受煎熬等等。

2、壞苦:指的就是凡夫所認為的樂,因為其樂并不能常保,所謂樂的感覺很快就會過去,過去之后又是苦。所以真正不變的永恒的樂,在世間是不存在的。世間往往是苦中有樂,樂中有苦,苦樂參半。比如有愛、能愛是樂,但對所愛的人、事的思念就又是苦,和所愛人、事的分離也是苦。再如吃美味佳肴感到快樂,但吃得太多了,享受過后生病了,就是苦。看見了好東西起了欣賞的念是樂,可轉念一想得不到又變成了苦。

3、行苦:一切事物,包括我們的身體和精神,剎那變化,無有停止,統統只是一個暫時的過程,就像一場場戲一樣,演過就沒有了,永遠抓不住、留不住,最終一定會消失。因此,所有的事物,包括我們對事物的感受,其實都只是一種不停變化的現象,都為行苦所攝。一般人只能感覺到大的變化,而對于剎那間的那種微細的變化是感覺不到的。

眾生無明,都是以苦為樂。佛法,就是教人從根本上離苦得樂的方法。什么叫真樂?在小乘來說,沒有分段生死的煩惱就是真樂;在大乘來說,直到成佛,連變異生死的煩惱也徹底去除得干干凈凈,才是究竟真樂。

小乘修行的目的僅是自覺,使自己從無明煩惱中覺醒過來,離苦得樂。大乘修行的目的,不僅是自覺,還要覺他,使一切眾生也都能從無明煩惱中覺醒過來,離苦得樂。這種自覺覺他的大愿什么時候圓滿?要到成佛的時候才圓滿。菩薩還沒有圓滿,還在逐漸圓滿、走向最后圓滿的過程中。

我們所在的世界叫娑婆世界,就是平常人所說的銀河系。娑婆世界的教主就是釋迦牟尼佛。娑婆的意思是堪忍,因為娑婆世界的眾生以苦為樂,極能忍受痛苦,認為好死不如賴活著,好多人一直忍受多年的病痛,即使到了臨終,還是不愿意放棄生命。

從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往西,再過十萬億個世界,那里有另外一個世界,叫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那里的教主,正在那里教化眾生。那是一個無苦的世界,一切所需,自然而有,無需勞作,所以那里的人有充分的時間聽聞、思維、修習佛法;那里的人都從蓮花中化生,長得都像阿彌陀佛一樣,十分莊嚴;那里的人沒有煩惱,所以也不生病,不會死亡,永遠年輕,永遠健康,無需醫院、無需醫生、無需藥物;那里沒有女人,所有的女人往生到那里,就都變成了男子,所以那里也沒有家庭,沒有家庭所帶來的一切痛苦煩惱;那里黃金為地,地平如掌,池樹皆七寶所成,微風吹動,有百千種美妙音樂自然響起,也有無數美麗的小鳥飛翔鳴叫,都在音樂聲中演說佛法;七寶池中有各色蓮花,大如車輪,放出各種光色,光中有佛化出,無量菩薩圍繞著佛,聽佛說法;寶樹之間有寶網相連,寶網上有無數寶珠,互相輝映,于寶網上可以看到一切想看的事物,知道自己的過去未來,當然也知道自己必然成佛;那里有無量的大菩薩,幫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所以那里的修行人,永遠不會退轉,直至成佛……詳細情況,當講凈土經典時再說。

阿彌陀佛有兩大助手,一名觀世音菩薩,一名大勢至菩薩。他們都有大慈悲、大愿力、大智慧、大神通,不但在極樂世界幫助阿彌陀佛,也在娑婆世界幫助釋迦牟尼佛,接引有緣的念佛眾生到極樂世界去生活、修行。

佛法分為三個時期,共12000年,其中正法時期1000年,像法時期1000年,末法時期10000年。現在正處于末法時期的第一個一千年中。

佛法中表示時間極長的單位叫劫,有小劫、中劫、大劫、阿僧祇劫之分。表示劫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一種方法說,人壽從十歲起,每一百年增長一歲,一直增到人壽八萬四千歲,叫一個增劫;再從八萬四千歲起,每一百年人壽減一歲,一直減到十歲,叫一個減劫。這一增一減為一劫。

(84000-10)×100×2=16798000,一小劫約為1680萬年;20個小劫為一個中劫,為335960000萬年;四個中劫為一個大劫,為1343840000萬年。無量個大劫是一個阿僧祇劫。阿僧祇的意思是無量,是印度的一個大數字,并不是我們平時的概念。

佛法中表示時間極短的單位叫剎那,一彈指就有60個剎那。事物的生滅極其迅速,肉眼看不到,心也感受不到,現代的儀器也測量不到,因為一剎那中就有900個生滅,所以人們不知道是假相。就如電影,大家看到銀幕上的形象都是連續運動的,其實原本是一張一張的單張膠片,因為人的眼睛跟不上一張一張膠片的轉換,所以感覺是連續的。可見人的感覺,其實都是錯覺,人都是在錯覺中生活而不自知,不知真實,故曰無明。

愛因斯坦說:“物質是人的錯覺” 。他的結論與佛法很接近。為什么是錯覺?因為人的感覺器官的能力實在是太有限了,即使有現代科學儀器的幫助,也還是太有限了。如光譜,我們只能看到赤橙黃綠青藍紫,而此七色,在兩頭都無限的光譜中,只是極其微小的一部分,所以我們看到的,只能是假相,真相永遠也看不到。但論其究竟,所有的相其實都是假相,真相是沒有形象的。

釋迦牟尼佛出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其父凈飯王,其母摩耶夫人,住世八十年,示現涅盤至今已有2560年。

我們現在所在的劫,名叫賢劫。這個劫中,共有千佛出現。第一尊名拘留孫佛,第二尊名拘那含佛,第三尊名迦葉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未來的彌勒佛將是第五尊佛。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39
下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0

相關推薦

  • 六波羅蜜(三)

    (四)、精進: 勤勞不懶惰就是精進。以世間法說做事很賣力,就是精進;佛法中的精進是努力的去行善,去做好事。菩薩要以精進的精神修行六度波羅蜜。 (1)、披甲精進: 于所修的善行不退。…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一) (三)緣境:八識從三種所依生起現用,對于所緣的境界,各有寬狹。眼緣色,乃至意緣法,第七緣第八,第八緣三類境。眼緣色境,是緣青黃赤白等顯色,不緣長短方圓等形色。以前五識…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觀世音菩薩(一)

    《一》前言 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的圣誕日,所以向諸位介紹偉大的觀世音菩薩。這對圣嚴本人來說,尤其感到無限的親切和無限的贊仰,因我自幼至今,無一天不是沐浴在這位大菩薩的恩光之中。 我生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法知識

    不生不滅:第一個特點,就是它永存,既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尾。因為它正是萬事萬物的源頭。因為永存不滅,所以它真實。而世間的一切法,都是有生有滅的。生和死的概念,在世間法里,本來就是對立…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六) (二)修惑 修道所斷惑,就是迷事的煩惱。依《俱舍論》建立,總有十種,即于欲界有貪、嗔、癡、慢四種;于上二界除嗔,各有貪、癡、慢三惑,合為六種;共合三界而為十種。(大乘立十…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三法印(三)

    三、涅槃寂靜: 涅槃是梵文(Nirvana)的音譯,翻譯成為中文稱為圓寂。‘圓’既是圓滿;‘寂’既是寂靜。我們通常會看到 文上寫某某出家人圓寂了,此意既是表示某某出家人涅槃了,這是…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觀世音菩薩(三)

    《三》觀世音菩薩的道場 觀世音菩薩究竟是何許人氏,他老人家究竟是住于何處?這是很多人希望知道的事,正像尊客初次見面,先要請教一下貴姓大名,貴府上是那里一樣。 根據佛經的記載,以及后…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三皈五戒(二)

    三、戒律: 戒是有所不應為;律是有所應當為。 我們每天應該誦經修持,時時提起正念,有機會要去受持種種的戒,因為佛、法、僧中的法寶就是戒、定、慧的無漏法,我們應當修學。我們皈依三寶后…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  (一)凈根:凈就是煩惱,根是根本,意說在家人對于五欲起貪等煩惱,都由有受心所;出家人起我執妄見,都由有想心所,起顛倒想;故受想二法為生起煩惱最勝的根,所以別…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二十四) 第十、所觸一分,是身根所對,身識所緣的境界。《對法》說二十二種:滑、澀、輕、重、軟、暖、急、冷、饑、渴、飽、力、劣、悶、癢、黏、病、老、死、疲、怠、勇。觸有二種:一能…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玛县| 依安县| 屏山县| 永宁县| 连江县| 安义县| 常宁市| 铜梁县| 太和县| 长海县| 三门县| 阳高县| 洛隆县| 雷波县| 辽阳县| 子长县| 东乡| 龙门县| 日照市| 甘肃省| 通城县| 涿鹿县| 龙岩市| 靖安县| 平湖市| 中方县| 滨州市| 共和县| 潼关县| 富顺县| 亚东县| 岑溪市| 龙川县| 隆林| 永顺县| 巍山| 黑山县| 来凤县| 大竹县| 深州市| 岳普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