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法知識

彌勒佛,現在其實還是菩薩,住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欲界的第四天,叫兜率天。兜率天分內外院,其外院住一般的天眾,其內院則是彌勒凈土,住修行的菩薩們,彌勒菩薩在那里為其它菩薩講解第三轉法?輪的唯識系列經典,等待因緣成熟,56億7千萬年以后,下到人間示現成佛。

,在佛法中,是六種生命形式的一種。其生存環境叫天界,簡稱天;其中生活的眾生叫天人,也簡稱天。六道眾生生存的客觀環境,大的分為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

欲界的眾生都有男女之別,都有男女欲望,故名欲界。欲界共有六天,也叫六欲天。從下往上,依序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欲界天的天人,身體已是微細物質構成,一重比一重的高大,平常人是看不見的。

色界的眾生已無男女欲望,故亦沒有男女之別。由此也可見,并非只是極樂世界沒有男女相,即使娑婆世界的色界也已經沒有男女的區別了。其實三界中,只有欲界的眾生才有男女相和男女的欲望,其它兩界都沒有。

色界眾生處于禪定之中,以禪悅為食,無需飲食,故無大小便利,亦無生藏熟藏。沒有鼻根、舌根之勝義根,無香塵、味塵,故亦無鼻識、舌識。十八界中只有十二界了。

色界共有十八天,其中初禪、二禪、三禪各有三天,共九天。四禪則共有九天,其中包括圣人居住的五不還天。色界的最高頂,色究竟天,是釋迦牟尼佛的報身為地上菩薩講說如何成佛的一切種智的地方;已經登地的菩薩,可以發愿往生極樂世界跟隨阿彌陀佛學習,也可以發愿往生色究竟天跟隨釋迦牟尼佛學習。色界天人的身體更加微細,一重比一重更加高大,色究竟天天人的身體最為高大,大到一般人根本無法想象。

無色界的眾生則已沒有身體,只是精神的存在,所以十八界中,只剩下意根、法塵、意識三界了。既然沒有身體,當然也沒有男女相以及男女的欲望。

無色界天共有四重,依序為: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天。

真正的學佛人,并不發愿往生無色界天,因為沒有身體,并且長劫住在四空定中,無法聞思修學,無法實踐佛法,更無法弘揚佛法,自利利他,增長福德和智慧,徒耗生命,浪費時間而已。

佛法雖然也有世間法的人天善法,但它的主法是出世間法,其人天善法的目的,還是引導眾生修學出世間法。除佛法之外的任何宗教所宣揚的法都只是世間法,而世間法不論多么好,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煩惱法、生死法、輪回法。

中國的儒教,宣揚仁義禮智信,固然是世間法,其實道教修身養性,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也是世間法,縱然能升天,仍在六道輪回之中。其它的各大宗教,如天主教、基督教、猶太教、東正教、伊斯蘭教等等,也只不過宣說升天的法門而已,而且由于他們不修禪定,不可能生到色界天,只能生到欲界天而已。道教、印度教、婆羅門教、耆那教等由于修禪定,倒有可能生到色界天乃至無色界天;但縱然生到色界、無色界天,仍然在輪回之中,不能脫離生死。

但是,這里有個大問題,就是其它宗教的人到底能不能升天,去享天福?論其實,絕大部分的人,不但不能升到天上,連人身也未必能保住。為什么?因為不能受持五戒故,因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是獲得人身的起碼條件,如果連人身都保不住,怎么可能升天呢。所以外教所說的升天法門,并不真實。

五戒是:第一、戒殺生,第二、戒偷盜,第三、戒邪淫,第四、戒妄語,第五、戒飲酒。這是再次獲得人身的五個基本條件,缺一不可。那么,試試看,究竟有幾個人能五條都做到呢?所以佛說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0
下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1

相關推薦

  • 出離與虔誠(三)

    佛教典籍中經常提到信心和虔誠的必要性。在佛法中,這并不是盲目接受任何事物。“懷疑”與“發問”是發展真正信心與虔誠的優良基礎,應該培養這種基礎,而不是加以抑制。尤其在開始階段,忽視你…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印光法師《太上感應篇直講序》

    印光法師《太上感應篇直講序》   人性本善,由對境涉緣,不加檢察,遂致起諸執著、好惡,種種情見,以埋沒本性者,比比皆是;由是古之圣人各垂言教,冀人依行,以復其初。其語言雖多,總不出…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五蘊(二)

    三、五蘊簡表:   ┌色--色法------物質的活動 ├受 ┐ 五蘊:-┼想 ┼--心所法 ┐ ├行 ┘      ├-精神的活動 └識-----心王 ┘ 四、詳談五蘊…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初學佛者要學習佛法,首先就得認識三寶、四圣諦及十二因緣。根據經典的記載,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時,就是觀這十二因緣。十二因緣說明有情流轉生死的前因后…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  (一)凈根:凈就是煩惱,根是根本,意說在家人對于五欲起貪等煩惱,都由有受心所;出家人起我執妄見,都由有想心所,起顛倒想;故受想二法為生起煩惱最勝的根,所以別…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食存五觀

    在佛門中,學道者吃飯時,要觀想: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面對供養,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維艱,來處不易。智度論云:此食墾植收獲,舂磨淘汰,炊煮及成,工用甚多。量彼來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在家居士如何學佛?

    在家居士 如何學佛? ? 走過許多道場,參加多場法會,聽過不少開示,你是否會有種感覺:這樣的行程要走到什麼時候? ? 曾經聽過道友問:超渡法會要參加到什麼時候?這樣的疑問普遍存在佛…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七) 修道所斷惑,雖然有八十一品的差別,但約其惑體來說,欲界起貪嗔癡慢四種煩惱,色界與無色界,各起貪癡慢三種煩惱,總合三界只有十種煩惱。故《俱舍論.分別隨眠品》中,說此修惑之十…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六) (二)修惑 修道所斷惑,就是迷事的煩惱。依《俱舍論》建立,總有十種,即于欲界有貪、嗔、癡、慢四種;于上二界除嗔,各有貪、癡、慢三惑,合為六種;共合三界而為十種。(大乘立十…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戒淫,改命,求福報者必看

    戒淫,改命,求福報者必看末學手淫五年,早有戒淫之心,但和許多人一樣,斷斷續續,戒了又破,在這反反復復中,經過不斷的學習和總結,頗有心得與體會,并有所成效(已半年未犯),現拿出與大家…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恭城| 墨江| 巴彦淖尔市| 昌图县| 凤翔县| 白山市| 隆昌县| 平安县| 镇康县| 观塘区| 封丘县| 石渠县| 苏尼特左旗| 上饶市| 上林县| 萝北县| 明溪县| 崇礼县| 濉溪县| 奎屯市| 朔州市| 神农架林区| 鱼台县| 曲麻莱县| 平罗县| 忻城县| 孟连| 西峡县| 巨鹿县| 讷河市| 饶河县| 屏山县| 兴宁市| 绥滨县| 平远县| 诸城市| 长武县| 壤塘县| 阿荣旗| 崇仁县| 都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