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法知識

菩薩修行成佛一共有五十二個位次,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共五十個位次,再加上等覺、妙覺兩個位次。

第三轉法?輪的唯識經典,又把這五十二個位次分為五位,即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道位、究竟位。其中從初信到第五住,是資糧位;第六住位,是加行位;從第七住到初地的入地心(每一地都又有三位區別,即入地心、住地心、滿地心),是見道位。見道位又有兩種,即真見道、相見道。第七住,是真見道;從第八住到初地的入地心,是相見道。從初地的住地心到等覺,是修道位。妙覺,是究竟位。

三轉法?輪和五時說法都是對釋迦牟尼佛說法內容或時間的劃分。

五時說法:

1、華嚴時:佛成道后,于最初二十一天,上天為大菩薩說《華嚴經》,度大菩薩,是為華嚴時。

2、阿含時:即在鹿野苑等處,于十二年中,說小乘阿含經,度聲聞、緣覺乘人,是為阿含時。

3、般若時:繼阿含時后,度菩薩乘人,也為使小乘人回小向大,于二十二年間,說諸部般若經,講大乘般若總相智和別相智,是為般若時。

4、方等時:方等經即是大乘經典的總稱,也叫方廣經。繼般若時后,于八年中,說《維摩經》、《勝鬘經》等唯識系列的經典,講大乘般若道種智和一切種智,是為方等時。

5、法華涅盤時:再后八年,說《法華經》,會三乘于唯一佛乘;將入滅時,于一日一夜,說《涅盤經》,顯佛地究竟涅盤之常、樂、我、凈義,昭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是為法華涅盤時。

三轉法?輪:和三會說法類似,表示釋迦牟尼佛說法,有三個大的時期,所說佛法,有其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度化對象。

1、初轉法?輪:也叫初會說法,以弘演聲聞、緣覺所修的出離三界生死的解脫道為主,總名二乘菩提,所度部眾為聲聞部。

2、二轉法?輪:也叫二會說法(二會也叫般若會),以弘演大乘般若中道、法界實相般若之總相智與別相智為主,所度部眾為三賢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之菩薩眾。

3、三轉法?輪:也叫三會說法(第三會也叫方等會),以弘演大乘成佛之道為主,即是方廣經所說諸地菩薩應修證之一切種智究竟了義妙法,乃是唯識增上慧學,所度部眾為登地以上之菩薩。

佛法有五乘之分: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乘,即車,是運載工具。人天乘是世間法,余四乘則是出世間法。

《法華經》中還有四車之說 ,即羊車、鹿車、牛車、大白牛車。羊車即聲聞乘,鹿車即緣覺乘,牛車即菩薩乘,大白牛車即佛乘。

如何匯同五時、五乘和三轉三會?

1、第一會初轉法?輪即阿含時,包括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

2、第二會二轉法?輪即般若時,菩薩乘。

3、第三會三轉法?輪即華嚴時、方等時、法華涅盤時,佛乘。

聲聞乘修四諦法門,四諦即苦諦、苦集諦、苦滅諦、苦滅道諦,簡稱苦諦、集諦、滅諦、道諦,或苦集滅道。聲聞乘所證,有四果,初果名須陀洹,二果名斯陀含,三果名阿那含,四果名阿羅漢(也簡稱羅漢)。阿羅漢已經徹底滅除了分段生死的見思煩惱,見煩惱即我見,思煩惱即我執。眾生所執之自我猶如一張皮,煩惱好像皮上的毛,皮沒有了,毛就沒有地方可以長了。所以要想證解脫果,首先要斷的就是我見。須陀洹是小乘的見道位,小乘的見道位要斷三縛結(我見結、疑見結、戒禁取見結)。

小乘開悟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要認識到根本沒有自我,斷除我見。我見是眾生錯誤的想象。我見也叫身見。若我見、身見并用的時候,身見偏指錯認五蘊中的色蘊即色身為自我,我見則偏指五蘊中的其它四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即精神作用為自我。而五蘊都只是因緣暫時聚合所生起的現象,因緣若散即滅,只是過程,并無實質,所以無我。

苦:佛法所說的苦有三種或八種。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39
下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40

相關推薦

  • 出離不看表象,只看內心

    舍棄今生的真正含義是舍棄得、失、毀、譽、稱、譏、苦、樂這世間八法。不希求安逸富足、被贊美、被關注,不懼怕磨難挫折、被詆毀、被忽視。寵辱不驚,安貧樂道。自古以來講個人修養必定提到這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佛法知識

    我們其實一直生活在影子世界之中。所以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且不說外面存在的一切并不真實,因為我們其實永遠無法直接感受外部的存在。現在我們只來說說我們了解事物的過程。共有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依外五種: 一、大師圓滿:即彼有情,具內五種生圓滿已,復得值遇大師出世。即有一普于一切諸有情類,起善利益增上意樂,修習千萬難行的苦行。經三大阿僧祇劫,積集廣大福德智慧二種資糧,獲得…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法知識

    關于小乘與大乘: 乘,車之義。小乘即小車,只能自坐或乘坐少數人;大乘即大車,可以乘坐很多人。小乘指聲聞乘和緣覺乘,大乘指菩薩乘和佛乘。 小乘:只能乘坐少數人的小車之義,只是自度,不…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家的語言和禮儀

    走進寺院,會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樣和他們打招呼?與他們交談有哪些禮節?這可能使許多人不知道而且想了解的。 佛家在稱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詞,有特定的規矩。比如一寺的主持叫“方丈”,也叫“…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佛法知識

    下面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清楚起見,凡解釋心經原文的句子之前,都加一個記號“○”,以示區別。) 般若:讀作“bō rě”,意思是成佛的智慧,不但與世間的智慧不同,而且也與小…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學基本知識

    (表二十) (一)四大種是: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地界以堅勁為體性,水界以流濕為體性,火界以溫熱為體性,風界以輕動為體性。界是能持義,即地等能持自相及所造色,令其相似相續不絕。大…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 關乎解脫: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一)

    人死的時候,就像從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獨自離開,在那個時候,錢財、地位、受用都沒有用,唯有正法最有用,可是很多人卻不重視以正法來利益亡者,我看到有些人家里人死后,一處理完尸體就沒事了…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讓修行融入生活中(四)

    ? ? ? ?我們應不斷地修持清凈心,使我們能直接地觀照到一切法界與眾生本來就是清凈與圓滿。而更進一步無論因外境而起的念頭,或過去深植于內心的經驗,我們必須了知其本質并無實有,而自…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佛法知識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夠觀察自在心的菩薩們,在實踐甚深的智慧到彼岸的成佛之法的時候。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已經進入中道現觀的境界里面了。雖然能觀的是妄心,所觀的是真心,但必須依…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州市| 页游| 克什克腾旗| 互助| 大足县| 溧阳市| 镇安县| 南充市| 方山县| 木里| 洮南市| 兴业县| 清涧县| 合川市| 桐庐县| 阿克陶县| 尉犁县| 张家界市| 庆元县| 新余市| 汶川县| 绵阳市| 凭祥市| 获嘉县| 新蔡县| 旌德县| 绥棱县| 临海市| 德钦县| 大方县| 仪陇县| 达拉特旗| 庄河市| 大邑县| 游戏| 久治县| 若羌县| 喀什市| 普兰县| 堆龙德庆县| 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