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法知識

關于第七識:

第七識名叫末那識,在十八界中,叫意根。

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六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塵是: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六識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此六識,以順序,眼識是第一識,耳識是第二識……意識是第六識。

注意:十八界中有第七識,叫末那識,即意根;但第八識不在十八界中,不被十八界所攝,它是產生十八界的總根源。十八界都是可生可滅的法,而第八識是不生不滅的法。第七識唯有無余涅盤一種情況可斷滅,但畢竟是可以斷滅的法,既然可斷滅,就并不是常住法。故唯有第八識是真正永恒不滅的常住法。第八識在七地以前叫阿賴耶識,成佛以前都可叫異熟識,成佛后叫無垢識。

一心有八種不同的功能,以其功能的不同,分為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識是識別、分別、了別、知道的意思。眼識了別色塵,耳識了別聲塵,鼻識了別香塵,舌識了別味塵,身識了別觸塵、意識了別法塵。前五識只能各自了別五塵的粗相,或叫總相,而第六識,不但能了別全部五塵的總相,還能了別五塵的細相,或叫別相,以及了別五塵上所生的法塵。其實第六識對前五塵總、別相的了別,也還是透過五塵上所生的法塵來了別的,它不像前五識一樣能直接了別前五塵,但也正是因為它是透過五塵上所生的法塵來了別的,所以它不但能了別全部五塵的總相,還能了別五塵的別相。

第七識雖然也是透過五塵上所生的法塵來了別一切的,但它的了別,既不同于前五識面對面地直接對五塵的總相進行了別,也不同于第六識能作精細的了別,而是另有特點。

第七識的特點主要有三:恒、審、思量。

恒,指第七識在大乘法中,由于菩薩雖證無余涅盤,而絕不入無余涅盤,所以,同第八識一樣,也是恒常存在,無有滅時,無有間斷之時(但不能因此就說它也是真心,因為它畢竟是可滅的,而第八識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滅的)。

審,指第七識雖能了別所有五塵上所生的法塵,但由于它只能和五別境心所的慧心所相應,而且其慧單獨運作時極其羸劣,所以只能透過法塵了別五塵有無重大變化。但它對意識所了別結果的審查,卻極其敏銳。當它發現五塵有重大變化的時候,它就會叫意識來幫它進行具體的、細致的、準確的了別。故能地剎那剎那審查。

思量,就是作主、做決定,這是第七識的一個重大功能,而且唯有第七識才有這個功能。眾生的每一個起心動念,每發出一個詞語,每一個大大小小的行為動作,都要靠第八識中相應的種子現行才可以,而第八識中相應的種子要現行,就必須有一個發布命令者,因為第八識是一個被動心體。這其中,第六識是為第七識提供具體情報者,第七識是根據情報或業力發布命令者,而第八識,則是執行命令者。當然,有的時候,第七識并不一定依第六識所提供的情報作決定、發命令,而是依俱生我執的習氣來做決定、發命令的,所以才會有所謂理智與感情的沖突。理智,屬于第六識根據實際情況的清醒思維,而感情,則多屬累世形成的駕輕就熟的相對穩定的個人性格。

第七識恒與我見、我愛、我慢、我癡相應,故曰我執識。

因為初地菩薩的見道位的修行已經圓滿,開始進入修道位,所以初地菩薩的知見和佛的知見一樣,叫“見與佛齊”。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38
下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5:39

相關推薦

  • 命運詳解十八法——如何獲得福報(一)

    (一)福報代表這一生當中的經濟環境,有福報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順利;沒有福德,做任何事都會遇到困境,經常一籌莫展,所以福報的熏修很重要。中國有句俗話,「大樹底下好遮蔭」。一棵樹枝葉茂密…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2日
  • 地藏經基本知識

    依外五種: 一、大師圓滿:即彼有情,具內五種生圓滿已,復得值遇大師出世。即有一普于一切諸有情類,起善利益增上意樂,修習千萬難行的苦行。經三大阿僧祇劫,積集廣大福德智慧二種資糧,獲得…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三) (九)三性:這里說八識在善惡無記三性之中各屬于何性,先說善等三性的意義:(1)善性:若法能為此世他世順益的,是名為善。即招感可愛果的性,如受持五戒十善等,今世順益,后…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法知識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一句是說,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與空性——第八識如來藏的關系,也是如此。如,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通通不異空性如來藏…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五戒淺論

    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這五戒,是佛門四眾弟子的基本戒,不論出家在家皆應遵守的。一、殺生戒:佛教的基本觀念是眾生平等。佛說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真正的慈悲和愚蠢的慈悲

    什么是真正的慈悲?什么又是愚蠢的慈悲?在靈性修行的圈子里,這是最令人困惑的議題。 邱陽?創巴仁波切在這兩個名相上作了重要的區分。 在我們這個東方國度里,尤其是新時代、新靈性的圈子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海珠和尚論佛法

     海珠和尚論佛法   清·凌濟瀾光緒十五年八月仲秋,余禮雙溪寶剎,謁海珠和尚①問佛法,余曰:“方丈任事,僧俗帖然,是知和尚學通古今,今在佛門,自能探佛法奧義,悟徹菩提,究竟其理何似…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佛法知識

    第二大阿僧祇劫: 四、修道位:從初地的住地心,一直到等覺。此位又分兩大階段。 1、從初地的住地心,到第七地的滿地心。斷除了分段生死的現行及種子。圓滿中品轉識成智。 第三大阿僧祇劫:…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十二因緣(四)

    五、十二因緣的流轉門: 我們的導師釋迦牟尼佛覺悟時,他于菩提樹下觀這十二因緣,發現眾生有生、老、病、死苦,故想要度化眾生,使他們解脫。因此佛陀從十二因緣的老死開始逆次而觀察:一切眾…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蓮花在佛教中表示什么

    在佛經中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凈土的蓮花千瓣以上。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凈,因為它生長于污泥,綻開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一層涵義。而蓮花除了蓮瓣,還有蓮…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源县| 乌拉特中旗| 胶州市| 库车县| 亳州市| 禄丰县| 泾川县| 霍城县| 运城市| 阳东县| 内江市| 海林市| 衡东县| 闽侯县| 江源县| 宁德市| 太谷县| 漯河市| 普安县| 铜陵市| 石楼县| 香港| 孝昌县| 资中县| 灌阳县| 阿拉善左旗| 观塘区| 淳化县| 安远县| 丽江市| 东山县| 巩留县| 陆丰市| 济源市| 邵阳县| 年辖:市辖区| 来宾市| 天长市| 肇源县| 田林县|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