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地藏經基本知識

(二)受學學處

受學學處,就是戒律儀。皈依三寶的佛弟子,在受皈依以后,隨其自己的能力,應受學如來所制的學處,既受學學處,為了保證清凈,無有垢染毀壞,就必須修行戒律儀。修戒律儀應該注意的事,總略地說有三方面:

一、安住凈戒,即于自己所受學的所有學處,不虧損身業,不虧語業,于身語二業防護清凈,無缺損,無穿漏,是名安住凈戒。

二、善能守護別解脫律儀,別解脫律儀,即七眾弟子所受學的別解脫戒。于此別解脫善能守護,是名善能守護別解脫律儀。于此應修行:(一)軌則圓滿,即于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成就軌則,隨順于毗奈耶,不為世間人之所譏嫌毀謗,不為持律者、學律者之所呵責,見者聞者,皆生歡喜贊嘆,說名軌則圓滿。(二)所行圓滿,即不行于五處:1、唱令家,2、淫女家,3、酤酒家,4、國王家,5、旃荼羅(譯屠者)羯恥那(譯斷獄官)家。守護別解脫律儀者,于此五處不行,于余清凈無罪處行,是名所行圓滿。五種非所行處,雖是如來為比丘而制,但皈依三寶受持五戒的人,也應遠離。如《優婆塞戒經》第三卷《受戒品》說:‘善男子!受優婆塞戒,有五處所,所不應游:屠兒、淫女、酒肆、國王、旃陀羅舍?!视诖宋逄幧颇苓h離,亦是最殊勝的所行圓滿。(三)于微小罪見大怖畏,即于諸小隨小學處,若有毀犯,應見為生起大罪惡的根源。如《大般涅槃經》說:‘莫輕小罪,以為無殃,滴水雖微漸盈大器,且受報不爽?!秩纭兜夭仄兴_本愿經》說:‘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后有報,纖毫受之?!什粦p小罪,若有所犯,急速懺悔,令其還凈。于三事能夠如法而行,是名為善能守護別解脫律儀。

三、受學學處,即于一切所應學處,皆發心受學。受別解脫戒者,雖從戒師所獲得別解脫律儀,得聞少分學處,但于學處未能多知善巧,復應于一切所應學處,自誓皆當修學。從親教師、軌范師,諸善知識,聽聞學習,求得善巧,求得曉悟,并如所教誨,復能受學,是名為受學學處。

(三)悲愍有情

前面說五處觀察所皈依境中,如來由具大悲故,成所皈依處。此大慈悲,亦是如來與外道差別不共功德之一。如《大般涅槃經梵行品》贊佛說:‘大慈愍眾生,故令我皈依。’又如《增一阿含經》第三十一力品說:‘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為力,弘益眾生?!署б廊龑毜模瑧獙W如來,于諸有情,斷除損害而修悲愍心。于諸有情,先修悅意慈,見諸有請,皆甚可悅意,復修行極親厚心,極愛念心,欲作恩心,欲拔苦心,無厭倦心,代受苦心,令心調柔自在。

于諸有情生起拔苦與樂的堪能意樂,這有三種修相差別,如《瑜伽師地論》四十四卷說:‘一、有情緣慈,即普緣一切有情,發起與樂的增上意樂,修慈俱心,當知是名有情緣慈。二、法緣慈,即善于一切有情,住唯法想增上意樂,不起有情相,正觀唯于法上假說有情,修慈俱心,當知此名法緣慈。三、無緣慈,修慈行者,復于諸法,遠離分別,不起法相,修慈俱心,當知即此名無緣慈。如有情緣、法緣、無緣三慈差別,如是菩薩普緣一切有苦有情,發起除苦增上意樂,修悲俱心,即是有情緣悲。若住唯法想,修悲俱心,即法緣悲。若不起法想,住于無相,修悲俱心,即無緣悲?!纭洞蟀隳鶚劷洝肪硎蔫笮衅氛f:‘慈之所緣一切眾生,如緣父母妻子親屬,如是義故,名眾生慈。法緣者,不見父母妻子親屬,見一切法,皆從緣生,是名法緣。無緣者,不住法相及眾生相,是名無緣。悲喜舍心,亦復如是?!?/p>

修慈悲心,能斷嗔恚,是成圣的種姓,而且所得福報,無量無盡,如《大般涅槃經》卷十四說:‘若于一眾生,不生嗔恚心,而愿與彼樂,是名為慈善。一切眾生中,若起于悲心,是名圣種性,得福報無量。設使五通仙,悉滿此大地,有大自在主,奉施其安樂,象馬種種物,所得福果報,不及修一慈,十六分中一?!б廊龑毜姆鸬茏樱瑸榱顺删妥C圣的種姓,和獲得殊勝莊嚴的大福報,應急起修行慈愍有情的心行。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5日 下午8:18
下一篇 2024年5月15日 下午8:19

相關推薦

  • 日常生活修行(四)

    四、具體方法 在《入行論廣釋》與《華嚴經》中,也專門講了很多行為轉為道用的方法,大家也可以參考。 此處介紹的行為轉為道用法門,既有顯宗的方法,也有密宗的方法,故而稱為顯密雙運的行為…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關于死亡——三摩地中陰

    在談“臨終中陰”之前,我們必須先談“三摩地中陰”。   簡單地說,佛教徒對于生與死的觀點就是我們處在間隔里?!伴g隔”一詞只是為了溝通上的方便,請不要以為真的有一個實際的區…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八、修習:修習差別,略有五種:(一)依止任持修,(二)依止作意修,(三)依止意樂修,(四)依止方便修,(五)依止自在修。 (一)依止任持修,依止是依仗義,任持是不散義,即依仗五種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六)四分:一切心心所法,都有四分:一相分,二見分,三自證分,四證自證分。分是分量、分限,心用分限有四種差別,故名四分。 相是相狀,所緣為義。即能緣心自體轉變起用的時候,無記緣心法…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五戒淺論

    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這五戒,是佛門四眾弟子的基本戒,不論出家在家皆應遵守的。一、殺生戒:佛教的基本觀念是眾生平等。佛說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二)別相念住位 修解脫行者,由修五停心觀,心便得定。既已成就了殊勝的奢摩他,為了成就毗缽舍那,則應進一步修習四念住觀。四念住是: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于身等四相別別觀察…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丙、真正的皈依處 真正的皈依處,唯有三種,即佛、法、僧?!惰べ煹卣摗妨木碚f:‘問:皈依有幾種?……答:皈依有三種,謂佛法僧。四緣故,有爾所皈依:一由如來性極調善故,二于一切種…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法知識

    六識在五種情況會斷 : 1、睡眠無夢時會斷。 2、悶絕時會斷,如休克時、被全麻時、被打昏時。 3、正死位會斷。從完全失去任何知覺,身體漸漸冷透,到中陰身完全生起,這段時間叫正死位,…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十二因緣(四)

    五、十二因緣的流轉門: 我們的導師釋迦牟尼佛覺悟時,他于菩提樹下觀這十二因緣,發現眾生有生、老、病、死苦,故想要度化眾生,使他們解脫。因此佛陀從十二因緣的老死開始逆次而觀察:一切眾…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法知識

    第二大阿僧祇劫: 四、修道位:從初地的住地心,一直到等覺。此位又分兩大階段。 1、從初地的住地心,到第七地的滿地心。斷除了分段生死的現行及種子。圓滿中品轉識成智。 第三大阿僧祇劫:…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宾市| 秦皇岛市| 沭阳县| 留坝县| 福贡县| 奎屯市| 武汉市| 葫芦岛市| 双柏县| 南川市| 漳平市| 奉化市| 桃园县| 武汉市| 庆城县| 武平县| 西城区| 石城县| 普格县| 河东区| 晋城| 黎城县| 杨浦区| 大宁县| 玉龙| 观塘区| 辽宁省| 库伦旗| 咸丰县| 成都市| 睢宁县| 卓资县| 洪湖市| 台东市| 饶平县| 墨脱县| 宜良县| 普洱| 通州区| 墨玉县| 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