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地藏經基本知識

(四)于三寶所勤修供奉

(1)總說

學佛的人,在皈依三寶之后,應隨時以清凈信心,憶念三寶的功德,隨己力能以其或少或多的諸供養具而為供養。這是培養自己福德的事,也是自己依正二報的莊嚴因行,所以應該歡喜虔誠地時時無間于三寶前隨力勤修供養。

《瑜伽師地論》四十四卷《戒品》中說:‘于日日中,應于三寶前,以其或少或多諸供養具而為供養。’若未廣設供養,最低限度亦應做到‘下至以身一拜禮敬,下至以語一四句頌贊佛法僧真實功德,下至以心一清凈信隨念三寶真實功德。’這就是說,若無財物設供,即以身語意三業供養。《寶云經》中,很具體地指示了對于三寶的供養方法,如經第一卷說:‘云何名菩薩恭敬施具足?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香花伎樂繞如來塔,涂掃佛地,若諸朽故崩落,修治嚴飾,如是名為恭敬佛。恭敬法者,聽法、讀誦、受持、書寫、解說,思惟其義,如法修行,不顛倒取義,是名恭敬法。恭敬僧者,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種種雜物,供給所須,奉施于僧,乃至貧下無所有時,當用凈水敬心持施,如此施者,名恭敬僧施。若能如是供養三寶,是名菩薩恭敬施具足。’

(2)供養差別相

供養有十種差別,如《瑜伽師地論》四十四卷說:‘當知供養,略有十種:
一、設利羅供養,? 二、制多供養,? 三、現前供養,? 四、不現前供養,
五、自作供養,?? 六、教他供養,? 七、財敬供養,? 八、廣大供養,
九、無染供養,?? 十、正行供養。’

分別略釋如下:

1、設利羅供養:設利羅舊譯為舍利,這里是指如來的色身。設利羅供養,就是供養者親身現前供養如來的色身,是名設利羅供養。

2、制多供養:制多義翻塔廟,就是于為如來所造的一切塔廟前,無論為新為舊,設諸供養,是名制多供養。

3、現前供養:就是供養者,于如來色身,或于如來的塔廟,親身面對其前現見而設供養,是名現前供養。

又若供養者,于如來所,或如來制多所,現前施設供養品時,發起增上意樂相應的清凈心,作如是的思惟:‘若一如來法性,即是去來今世一切如來法性。若一如來制多法性,即是十方無邊無際一切世界所有如來制多法性。是故我今供現如來,即是供養其余三世一切如來。供現制多,即是供養其余十方無邊無際一切世界,若窣堵波、若龕、若臺、若故制多、若新制多,當知是名菩薩俱供現不現前一切如來及以制多。’

4、不現前供養:即供養者,于不現前一切如來,及如來塔廟,作如是的觀想:‘我現前普為三世一切如來,一切十方如來塔廟,施設供養,當知是名唯供不現前如來及塔廟。又若于佛涅槃后,為供養如來故,為如來造立形像,或塔廟,或龕臺,隨己能力,造一造二,乃至百、千、萬、億,而設供養,亦是不現前供養。’

《瑜伽師地論》說,唯供現前佛及塔廟,獲得廣大福果。若唯供不現前佛及以塔廟,獲得大大福果。若俱供養現不現前佛及制多,應知獲得最大福果。為無有上。

5、自作供養:即供養者,于如來所,或如來塔廟所,欲設供養,為了恭敬,唯自已親手作供,不使人代作或幫供,是名自作供養。

6、教他供養:供養者為令所余有情皆能培植福德,發心供養三寶,于如來所,或如來塔廟所,欲設供養時,于諸供品,非唯自作,亦勸父母、妻子、朋友等,令于如來所,或如來塔廟所,隨力隨能,作諸供養,當知是名教他供養。若于貧苦無力興辦供養的有情,興慈愍心,將自己供品,布施與他,令其于如來前及如來塔廟前持用供養,愿其招感福樂果報,但自己無所供養,是名唯教他供養。若自己于佛及塔供養,亦施他令供,其名自他俱共供養。

《瑜伽師地論》說,若唯自己供養,應知獲得廣大福果。若唯教他供養,應知獲得大大福果。若能自他俱共供養,應知獲得最大福果。為無有上。

7、財敬供養:若于如來及如來塔廟,以諸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熏香、末香、華鬘、伎樂、幢、蓋、幡、燈、金、銀、琉璃、真珠、瑪瑙等而為供養,是名財物供養。

8、廣大供養:即于前面所說財物供養,長時施設。此復七種:若眾多、若微妙、若現在前、若不現在前、若自造作、若教他造作、若淳凈心,猛利勝解現前;而為供養。即以如是供養所種善根,回向無上正等菩提,是名廣大供養。

9、無染供養:這有六種:(1)自手供養,即于施設供品,不懷輕慢心,令他代供,為虔誠恭敬,唯自手供養。(2)殷重供養,即令他供養時,自己不住于放逸懈怠,而住于恭敬供養心。(3)不散漫心供養,即于供品,不輕棄擲,而善陳設。(4)無雜染心供養,即施設供品,不雜貪等煩惱而為供養。(5)不于信佛國王大臣諸貴勝前,為得財位等故,詐設種種虛事供養。(6)以清凈物供養,不以三寶不受用的東西,如孫蒜等,及一切有毒之物設供養,唯以清凈物品而為供養。如是六種,說名無染供養。

以上所說財物供養,于諸財物,若自力所集,或從他求得,由勝解心,從具自在所得等,能為供養,當作觀想化身千、百、萬、億于十方一切如來及塔廟供養,恭敬體拜,則能獲得廣大福德資糧。又若自己無力集諸財物,亦無從他求得,及無眾具自在,而可施設供養,以凈信勝解心隨喜一切有情,供養一切如來及塔廟的功德,如是少用功力,亦能集獲攝受菩提的無量福德資糧,學佛的人,于此善巧方便,應勤修學。

10、正行供養:依正法修行,以此正行為供養,是為正行供養。如于少時分,普于一切有情,修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于一切諸行修無常苦空無我想,于涅槃修勝利想,于佛法僧修隨念想,于一切法發生忍智信解,于離言法性的真如生起無分別無相心住,于所受尸羅守護無犯,于奢摩他毗缽舍那精進修學,于一切波羅蜜多及諸攝事精進修學,如是等正法行,雖以少少時分修習,其功德亦最勝最妙,最為無上,長時修習,則功德不可思議,能迅速圓證無上菩提。

上來所說十種供養,是以如來為供養境說,如是于法于僧,亦應修學十種供養。如《瑜伽師地論》四十四卷說:‘由此十相,應知是名具一切種供養如來;如供養佛,如是供養若法若僧,隨其所應,當知亦爾。’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5日 下午8:18
下一篇 2024年5月15日 下午8:19

相關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七、于食知量,《偷伽師地論》第二十一卷說:‘云何于食知量?謂彼如是守諸根已,以正思擇,食于所食;不為倡蕩,不為驕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食于所食。然食所食,為身安住,為暫支持,為除…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印光大師談《禪與凈土》

     印光大師談《禪與凈土》   佛教大綱,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禪、密、凈”是。“律”佛法根本,嚴持凈戒,以期三業清凈,一性圓明,五蘊皆空、諸苦皆渡;“教”乃依教修規,離指見…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二) (四)生緣:八識生起現行作用依托的因緣等可依,與緣慮的境界,及協助生起了別的作意等,通稱為識的生緣。由于諸識行相有粗細、緣內緣外、間斷不間斷等的不同,因此借助的生緣也…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觀世音菩薩(一)

    《一》前言 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的圣誕日,所以向諸位介紹偉大的觀世音菩薩。這對圣嚴本人來說,尤其感到無限的親切和無限的贊仰,因我自幼至今,無一天不是沐浴在這位大菩薩的恩光之中。 我生而…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放生應注意的幾點事項

    一.不得分別大小貴賤 一味追求放生之數量或大小,而對某些眾生遠離慈心。如見兩盆魚,心想若放這盆軀體小的眾生,則價錢和數量要比放那盆軀體大的合算。或思維買一大堆田螺的錢,還不夠買一只…

    佛學知識 2024年10月29日
  • 阿賴耶識是什么意思

    「阿賴耶識」是印度的語言,中文的意義就是「我」的意思。人有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前七識都有死亡、毀壞的時候,只有第八阿賴耶識的「我」,是吾人的…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印光法師《太上感應篇直講序》

    印光法師《太上感應篇直講序》   人性本善,由對境涉緣,不加檢察,遂致起諸執著、好惡,種種情見,以埋沒本性者,比比皆是;由是古之圣人各垂言教,冀人依行,以復其初。其語言雖多,總不出…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什么是出離心(二)

    什么叫做出離心?傳統的說法,出離心的基礎是厭世,就是討厭世間法,實際上,厭惡厭煩的心態是一種煩惱。原因是各種各樣的,根本的原因是太在意了,厭世就是你太在意世間的法,所以你討厭,厭世…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乙、諸天神等非所皈依 六趣有情之中,天趣最高,所以很多的人,都以天神為皈依處。但彼諸天,由于能力不夠,本身具諸障礙,不能為諸眾生作大利益,故不能作我們真正的皈依處《瑜伽師地論》七十…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學基本知識

    (表二十) (一)四大種是: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地界以堅勁為體性,水界以流濕為體性,火界以溫熱為體性,風界以輕動為體性。界是能持義,即地等能持自相及所造色,令其相似相續不絕。大…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3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部县| 连南| 邵东县| 米脂县| 尤溪县| 民丰县| 嘉善县| 乃东县| 三河市| 九龙坡区| 阿合奇县| 广州市| 奉节县| 肃宁县| 田林县| 肥东县| 裕民县| 大田县| 丁青县| 金川县| 建宁县| 奉新县| 铜鼓县| 平陆县| 托克托县| 新泰市| 武陟县| 栖霞市| 葫芦岛市| 南开区| 平昌县| 建湖县| 聂拉木县| 扶沟县| 体育| 青海省| 赤峰市| 靖江市| 西城区| 新建县| 永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