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利使:相對于五鈍使(貪嗔癡慢疑)鈍且難斷而言,利且易斷,故名五利使,即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其中,我見、戒禁取見,與三縛結相同,而邊見、邪見、見取見三者,其實就是疑見。也就是說,疑見展開來,必然體現在邊見、邪見、見取見上。相比較小乘法來說,同樣一個法,在大乘法里往往更加深細。五利使或三縛結總結起來,其實就是百法六位心所法中六個根本煩惱的最后一個——惡見。所以,在大乘法中,斷三縛結,就是斷五利使。
1、我見(或名身見):誤認為五蘊和合的苦果——身、心,就是真實的自我;
2、邊見:妄認此五蘊身心,或死后常住,或死后斷絕,各執一邊;
3、邪見:否認輪回,認為現在之身心不是過去業因所感之果報,撥無因果。
4、見取見:迷執自己前三種錯誤見解為正確,不肯舍棄。
5、戒禁取見:以為使現有身心受持種種邪戒苦行,即是將來的人天果報或解脫之因。
那么,斷三縛結,或說斷五利使,大小乘有何區別呢?最重要的區別,就是要不要證到根本心——第八識如來藏。小乘法因為只證解脫,不需要證到第八識;大乘法因為要成佛,必須要證到第八識。為什么?因為證解脫只要斷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就行,而成佛還必須斷無始無明住地煩惱才行。從另一個角度說,證解脫只要斷分段生死就行,而成佛還必須進斷變異生死才行;證解脫只要斷除分段生死煩惱的現行和種子就行,而成佛還必須盡斷煩惱的習氣隨眠,乃至斷除那些極為微細的習氣隨眠。而所有這些必要的進修,都必須在證得第八識以后,才有可能。所以大乘的見道,斷除三縛結或五利使還不夠,那只是真見道的準備——加行道,還必須在此基礎上證得真心第八識如來藏。
證得大乘真見道的五個基本條件:
1、信心,必須對成佛之道、對參禪開悟具有足夠的信心;
2、知見,必須熏習有關第八識及其與前七識互動關系的正確知見;
3、定力,必須在生活、學習、工作的同時,鍛煉動中定力;
4、福德,必須修夠感得真善知識的福報,得遇真善知識,有緣隨其修學,并在修學過程中,沒有太大的逆緣障礙證悟;
5、無慢,必須對大乘法、對真善知識、對修學正法之團體,無傲慢之心。
思惑:也叫修惑,即見道以后,進入修道位是要去除的煩惱。
1、欲界住地煩惱:欲界有貪、嗔、癡、慢四種,大乘加身見、邊見,共六種。
2、色界住地煩惱:色界有貪、癡、慢三種。大乘加身見、邊見,共五種。
3、無色界住地煩惱:無色界有貪、癡、慢三種。大乘加身見、邊見,共五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