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法知識

五利使:相對于五鈍使(貪嗔癡慢疑)鈍且難斷而言,利且易斷,故名五利使,即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其中,我見、戒禁取見,與三縛結相同,而邊見、邪見、見取見三者,其實就是疑見。也就是說,疑見展開來,必然體現在邊見、邪見、見取見上。相比較小乘法來說,同樣一個法,在大乘法里往往更加深細。五利使或三縛結總結起來,其實就是百法六位心所法中六個根本煩惱的最后一個——惡見。所以,在大乘法中,斷三縛結,就是斷五利使。

1、我見(或名身見):誤認為五蘊和合的苦果——身、心,就是真實的自我;

2、邊見:妄認此五蘊身心,或死后常住,或死后斷絕,各執一邊;

3、邪見:否認輪回,認為現在之身心不是過去業因所感之果報,撥無因果。

4、見取見:迷執自己前三種錯誤見解為正確,不肯舍棄。

5、戒禁取見:以為使現有身心受持種種邪戒苦行,即是將來的人天果報或解脫之因。

那么,斷三縛結,或說斷五利使,大小乘有何區別呢?最重要的區別,就是要不要證到根本心——第八識如來藏。小乘法因為只證解脫,不需要證到第八識;大乘法因為要成佛,必須要證到第八識。為什么?因為證解脫只要斷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就行,而成佛還必須斷無始無明住地煩惱才行。從另一個角度說,證解脫只要斷分段生死就行,而成佛還必須進斷變異生死才行;證解脫只要斷除分段生死煩惱的現行和種子就行,而成佛還必須盡斷煩惱的習氣隨眠,乃至斷除那些極為微細的習氣隨眠。而所有這些必要的進修,都必須在證得第八識以后,才有可能。所以大乘的見道,斷除三縛結或五利使還不夠,那只是真見道的準備——加行道,還必須在此基礎上證得真心第八識如來藏。

證得大乘真見道的五個基本條件:

1、信心,必須對成佛之道、對參禪開悟具有足夠的信心;

2、知見,必須熏習有關第八識及其與前七識互動關系的正確知見;

3、定力,必須在生活、學習、工作的同時,鍛煉動中定力;

4、福德,必須修夠感得真善知識的福報,得遇真善知識,有緣隨其修學,并在修學過程中,沒有太大的逆緣障礙證悟;

5、無慢,必須對大乘法、對真善知識、對修學正法之團體,無傲慢之心。

思惑:也叫修惑,即見道以后,進入修道位是要去除的煩惱。

1、欲界住地煩惱:欲界有貪、嗔、癡、慢四種,大乘加身見、邊見,共六種。

2、色界住地煩惱:色界有貪、癡、慢三種。大乘加身見、邊見,共五種。

3、無色界住地煩惱:無色界有貪、癡、慢三種。大乘加身見、邊見,共五種。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8日 下午8:26
下一篇 2024年5月18日 下午8:27

相關推薦

  • 佛教基本知識

    (一)名義 隨煩惱,即隨從根本煩惱而起,故名隨煩惱。其義有二:一唯是慣惱分別差別義,即忿等十種,及忘念、不正知、放逸十三法,都是貪等根本煩惱的粗行差別分位上假立,依隨根本煩惱而起,…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日常生活修行(八)

    (十三)吐痰 吐口水、吐痰的時候,念誦咒語:嗡阿西啊哈日唄梭哈。這樣痰液、口水也可以變成餓鬼道眾生的食物。對餓鬼道眾生來說,要得到這樣的東西都很不容易。 就像一個餓鬼給哲達日阿阇黎…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8日
  • 佛教基本知識

    四、心不相應行法 (一)名義 第四位心不相應行法。心即八識心王,行是遷流義、造作義,通指一切有為法,在五蘊中即是行蘊。行蘊有二:(一)相應行,即遍行等五十一個心所法,與心王相應隨轉…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十二因緣(二)

    (8)、愛:我們有了受,就迷在其中,對于所受之事物產生貪愛。因為有了受就有‘愛’,對這個受染著、渴求。比如用黑布包住眼睛,整天不讓它看東西,肯定它受不了,會覺得很辛苦。眼睛整天愛看…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9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九) ‘三我所’即:初想應我所,次隨逐我所,后不離我所。 ‘各有三所’即:我纓珞,我僮仆,我器具。 2.邊執見:謂即于彼,隨執斷常,障處中行,出離為業。由于前我見,執我已,隨逐…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印光大師嘉言

    印光大師嘉言   歷觀古今大圣大賢之生,皆其祖父積德所致,大富大貴亦然。其子孫生于富貴,只知享福造業,忘其祖父一番培植,從茲喪祖德以蕩祖產,任其貧賤,此舉世富貴人之通病。能世守先德…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佛法知識

    佛:佛是覺義,有覺悟、覺者、覺行圓滿三義。 覺悟:覺悟就是覺醒,真正從人生的大夢中徹底醒過來。正如夢中人認為夢境一切真實,醒來才知道夢境都是虛假一樣,真醒悟的人,就知道世間的一切萬…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教十善

    十善包括 一、不殺生而行放生 二、不偷盜而行施舍 三、不邪淫而修梵行 四、不妄語而說實言 五、不綺語而說質直語 六、不兩舌而說調解語 七、不惡口而說柔和語 八、不貪而修不凈觀 九、…

    2024年11月7日
  • 佛法知識

    第二大阿僧祇劫: 四、修道位:從初地的住地心,一直到等覺。此位又分兩大階段。 1、從初地的住地心,到第七地的滿地心。斷除了分段生死的現行及種子。圓滿中品轉識成智。 第三大阿僧祇劫:…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三皈五戒(三)

    (三)、佛陀制定五戒的原因: 五戒本來是做人的根本,不論佛陀制定與否,五戒中的殺、盜、淫、妄這四條戒,是人都會知道它是罪惡的,既是在沒有佛法的地方也會有人懂得要守持五戒。佛說有一種…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齐哈尔市| 读书| 丽水市| 报价| 故城县| 福清市| 宽城| 嘉禾县| 固始县| 囊谦县| 枞阳县| 呼和浩特市| 土默特左旗| 玉屏| 格尔木市| 尤溪县| 鹿邑县| 阿坝县| 绥棱县| 乌恰县| 巩义市| 板桥市| 古浪县| 岳西县| 阜新市| 沅陵县| 瓦房店市| 永春县| 三台县| 阜康市| 勃利县| 张家港市| 吉林省| 新竹市| 太白县| 宝鸡市| 五原县| 漯河市| 岳西县| 南澳县| 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