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_狠狠噜噜久久_欧亚在线中文字幕免费_久久久久久高潮国产精品视

佛教基本知識

(表三十九)

(二)處界次第

十二處和十八界的次第意義,如《俱舍論》界品頌說:‘前五境唯現,四境唯所造,余用遠速明,或隨處次第。’這個頌說依二義建立處界的次第:(一)約根取境義,次第決定,即頌文前三句。(二)約根所依處,次第決定,即頌文后一句。(一)根取境義:六根之中,眼耳鼻舌身前五根唯取現前境,是故先說。意根取境不定,過去未來現在三世及無為法,皆能緣取,緣境最寬,故在五根后說。頌文前五境唯現,就是顯示這個意義。在五根中,前四根所取的色聲香味四境,唯是所造色,是故先說。第五身根所取的觸境,包括能造的四大種和所造的滑澀輕重等,或唯取大種,或唯取造色,或二俱取,境不決定,所以在前四根之后說。頌文四境唯所造就是顯示這個意義。又除身意兩根外,其余四根的作用有遠、速、明的不同,故次第成先成后,即眼根耳根俱取遠境,故先說二根。在二根取遠境的作用中,眼用尤遠,遠見山河不聞聲故。又眼根的作用迅速,先遠見人撞擊鐘鼓,后時才能聞聲故。在這遠速的作用不同上,如次先說眼耳二根。鼻舌二根取境的作用,俱不是遠,由速明故,成先后次第;鼻根的作用,此之舌根,速而且明,如對香美的飲食,鼻先嗅香,舌后嘗味;鼻能嗅味中的細香,舌不取香中的細味,故先說鼻后說舌。頌文余(除身意二根之余,眼等四根)用遠速明就是顯示這個意義。(二)根所依處義:即于身中,隨所依處上下差別,說根次第,即眼所依處最居其上,次耳鼻舌身,身的中央在臍,故次于舌。意根無形,沒有方處,依上諸根而生,故居最未。

由上說兩義,處界次第決定,不增不滅。

依《對法論》第一廢立界處文說:‘問:何因界唯十八?由身具等能持過現六行受用性故。身者,謂眼等六根,具者謂色等六境。過現六行受用者,謂六識。能持者,謂六根六境能持六識,所依所緣故。過現六識能持受用者,不舍自相故。當知十八以能持義,故說名界。問:何因處唯十二?答:唯身及其能與未來六行受用為生長門故。謂如過現六行受用相,為眼等所持,未來六行受用相,以根及義(境)為生長亦爾。所言‘唯’者,謂唯依根境立十二處,不依六種受應相識。’由六根為識的所依所緣,能持六識,故依次建立十八界不增不減。唯由身具能與未來六識受用為生長門,故依根境如次建立十二處不增不減。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4日 下午8:03
下一篇 2024年5月14日 下午8:04

相關推薦

  • 地藏經基本知識

    4、修行差別:‘云何修行故,三寶差別?謂于佛寶,應修供養承事正行。于法寶所,應修瑜伽方便正行。于僧寶所,應修共受財法正行。’承事如前已解,供養當在下文供養中說。瑜伽是相應義,包括一…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5日
  • 佛法知識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夠觀察自在心的菩薩們,在實踐甚深的智慧到彼岸的成佛之法的時候。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已經進入中道現觀的境界里面了。雖然能觀的是妄心,所觀的是真心,但必須依…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修斷 一、所修勝行—六波羅蜜多 菩薩于諸行位中,修習無量法門,若隨類攝,六種波羅蜜多可以攝盡;所以六波羅蜜多,是菩薩的正道,也是攝盡一切菩薩道的總行。如《解密經》經中佛告觀自在菩薩…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6日
  • 佛教基本知識

    (表十) 3.邪見:謂謗因、果、作用、實事,及非四見諸余邪執。如增上緣,名義遍故。謗因即撥無善惡業因行,謗果即撥無善惡業行所招的異熟果。謗作用是謗無此世他世、無父無母、無化生有情等…

    佛學知識 2024年4月14日
  • 佛法知識

    ○舍利子:即佛的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由于《心經》是專講般若智慧的,舍利弗又智慧第一,所以舍利弗理所當然地成了當機眾的代表。《心經》就是觀世音菩薩講給舍利弗的。 舍利弗為什…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7日
  • 佛教基本知識

    [12]同分彼同分門:‘幾同分?謂五內有色界與彼自識等境界故。幾彼同分?謂彼自識空時與自類等故。’什么是同分彼同分?即根境識三,各作自業,名為同分;不作自業,名彼同分。如眼根取色境…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 佛法知識

    五利使:相對于五鈍使(貪嗔癡慢疑)鈍且難斷而言,利且易斷,故名五利使,即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其中,我見、戒禁取見,與三縛結相同,而邊見、邪見、見取見三者,其實就是疑…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8日
  • 宋陳師道論儒與佛

      今之教者有三,三教之役相與詆訾。蓋世異則教異,教異則說異,盡己之道,則人之道可盡。究其說,則他說亦究其相訾也。固宜三圣之道,非異其傳與不傳也耶。子孔子之門,顏、閔、冉皆無傳;仲…

    佛學知識 2024年6月14日
  • 四圣諦(一)

      【四圣諦的意義】 ‘諦’就是如是不顛倒,既是真理。‘圣諦’是圣人所知之絕對正確的真理。‘四圣諦’說四種真理:一者、苦圣諦;二者、集圣諦;三者、滅圣諦;四者、道圣諦。唯…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21日
  • 佛教基本知識

    丁、所皈依的正體 上面已經說真正的皈依處,唯有佛法僧三寶。這里應該指明所皈依的主體,使我們明確的了解正所皈依的三寶體勝。在大小乘的經論中,說到所皈依三寶的主體時,都說皈依佛寶,是皈…

    佛學知識 2024年5月14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曲县| 喀喇沁旗| 合川市| 湄潭县| 余江县| 抚松县| 桐庐县| 乐昌市| 股票| 勃利县| 尚义县| 金乡县| 关岭| 凌海市| 休宁县| 南丹县| 林口县| 高邑县| 浦北县| 保康县| 敦煌市| 通渭县| 临潭县| 休宁县| 长宁县| 凤山市| 时尚| 砚山县| 铜鼓县| 吴忠市| 石景山区| 体育| 会同县| 奉贤区| 宜州市| 阳城县| 石城县| 广州市| 静海县| 凌源市| 大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