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佛說嗟蔑曩法天子受三皈依獲免惡道經》說:‘有一天子名嗟蔑曩法,天報將盡,唯余七日,現五衰相:一、身無威德。二、垢穢旋生。三、華鬘萎萃。四、身出臭氣。五、兩腋流汗。自知命終以后,墮閻浮提王舍大城,以宿業故而受豬身,由是之故,宛轉于地,悲哀啼位。后由帝釋天主勸其皈依三寶,告嗟蔑曩法天子言:賢者!汝可誠心皈命三寶,應作是言:“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睍r彼嗟蔑曩法天子,以死怖故,畏墮傍生豬身故,以至誠心遙念禮敬,皈依三寶,受三皈已,心不間斷,以至命終,生縐史多(此云知足)天,受五欲樂。諸天天眼能見其下,不能觀上,故帝釋天于嗟蔑曩法天子死后觀其生處,因縐史多天在帝釋以上,盡天眼力,不能觀見,乃往世尊前請問,佛告彼已生縐史多天,帝釋聞已,歡喜地贊嘆以頌說:‘若皈依于佛,彼不墮惡道,棄舍人身已,當獲得天身。若皈依于法,彼不隨惡道,棄舍人身已,當獲得天身。若皈依于僧,彼不墮惡道,棄舍人身已,當獲得天身。”又說:‘誠心皈命佛,彼人當所得,若晝若夜中,佛心常憶念。誠心皈命法,彼人當所得,若晝若夜中,法力常加持。誠心皈命僧,彼人當所得,若晝若夜中,僧威常覆護?!雷鹩】傻坩屗f,而說言如是如是。’由上經文所說,故知于圣教凈信的諸天,見著皈依三寶的人,必歡喜愛念。
二、受持五戒
(一)總說受戒功德
學佛的人,在皈依三寶以后,其具體的實踐規則,即為受持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諸酒五種戒法。如《大寶積經》八十二卷《郁長者會》說:‘復次,長者!在家菩薩,應受善戒,所謂五戒?!栋㈦y問事佛吉兇經》說:‘受佛五戒者,是福德之人,無所畏避。’
《辯意長子經》說:‘有五事行得生天上,何謂為五:
一者慈心,不殺群生,善養物命,令眾得安。
二者賢良,不盜他物,布施無貪,濟諸窮乏。
三者貞潔,不犯外色男女,護戒奉齋精進。
四者誠信,不欺于人,護口四過,無得貪欺。
五者不飲酒,不過口行。此五乃得生天。’
《最勝無比經》說:‘爾時世尊,復告阿難:若善男子,或善女人,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乃至復能盡形壽,受持五戒,獲福轉勝。阿難當知,如前所說,一曰一夜八戒福德,比盡形壽五戒福德,復于百分不及其一,于千分中亦不及一,于百千分、數分、算分、喻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優婆塞五戒相經》中,佛答凈飯王請求分別五戒可悔不可悔相說:‘憍曇(即翟曇)!我本心念,久欲與優婆塞分別五戒,若有善男子受持不犯者,以是因緣當成佛道?!?/p>
《大智度論》卷十三說:‘大惡病中,戒為良藥。大恐怖中,戒為守護。死暗冥中,戒為明燈。于惡道中,戒為橋梁。死海水中,戒為大船?!撻L行文中并說:‘譬如大地,為生長一切萬物的依處,戒亦如是,為生長一切世出世間善法的依處。下品持戒,得生人中;中品持戒,生于天上;上品持戒清凈可得阿羅漢果,辟支佛果,乃至證得無上菩提。故受持戒法的人,若果。